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春风又绿乌江岸

通讯员 冯胜彦

2月9日,铜仁市德江县共和镇林业站站长姜国明站在乌江边,一边给新植的树苗浇水,一边给笔者讲起这些年乌江两岸的绿色生态变化。

姜国明出生在乌江边的姜家渡村。“满山石窝窝、出门就爬坡。20多年前,站在这里的山头,望见的不是石窝窝就是沙坡坡。”姜国明回忆说,那时候一下雨,就容易发生泥石流,村民们庄稼难免受损。

2001年,共和镇在德江县率先开展退耕还林工作。“2001年至2006年,主要工作是恢复生态,种植的苗木以意杨、青松等为主。”姜国明说,那些年,他总是去山岗上勾画图斑、埋头植苗。

这时,航拍机在头顶的空中盘旋着。姜国明走过来看了看飞机遥控器显示屏:“乌江两边的这些松树林都是人工种植的。如今,这些林地开始显现效应了。”

每年的春、秋两季,镇上勤劳的人家仅在林下采集野生蘑菇,收入就可以达到万元以上。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年护绿,打下了厚实的生态家底。2016年起,共和镇抓住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机遇,因地制宜发展脐橙、李子、花椒等经济果蔬种植,让青山化银、绿水生金。

功夫不负有心人。彼时种下的苗,变成现在远近闻名的雪峰柚、紫葡萄等累累果实。

现在的姜家渡村,山顶上是涛声阵阵的松林,山腰是四季飘香的花椒基地,村寨四周是以脐橙为主的果园。再看村旁流淌的乌江,碧水映青山,俨然是一幅山水美、人家富的美丽画卷。

“我们镇种植花椒12000亩,种植李子、梨子、脐橙等精品水果9000亩,这些都是在家群众的主要收入来源。”

共和镇的美景,只是德江县发展的缩影。2023年的春天,德江县到处都是植绿造绿的身影,大家齐心协力种板栗、栽李子、植桂花,一起为家乡增添更多的色彩。

--> 2023-02-1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5971.html 1 春风又绿乌江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