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王瑶)为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和服务企业发展,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着力深化审批主动服务、结对帮扶指导、轻微不予处罚、非接触式执法4项机制,为企业解难题助推绿色发展,全州生态环境监管服务水平和监管服务对象环保能力实现“双提升”。
着力深化审批主动服务机制。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将严把环评审批关与主动服务、靠前服务深度结合,持续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在现有审批绿色通道、服务保障重点重大项目基础上,进一步实施“打捆”审批、共享资源等惠企纾困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着力深化结对帮扶指导机制。黔东南州生态环境系统成立“监管+法律+技术服务”专项工作组,以乡镇为单位,将全州划分295个网格,州、县两级共522名生态环境保护网格员与549家重点企业结成帮扶对子,深入企业进行“环保体检”,开展一对一沟通,提供常态化服务。
着力深化轻微不予处罚机制。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坚持处罚与教育引导相结合,对符合相关条件的轻微环境违法行为依法免予行政处罚,对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未造成危害后果及时改正的不予行政处罚。
着力深化非接触式执法机制。黔东南州生态环境局通过自动监控平台、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开展“非现场”巡查,采取无人机航查、查厂外、访群众、有奖举报等开展“非接触”式执法,将16家模范守法、信用良好的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对守法企业“无事不扰”,在减少现场执法的同时提高对违法问题的发现率,发挥正面激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