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涛
“40、50岁以上的老员工,都是习酒的财富。”
2月9日,贵州习酒2023年经销商市场工作会在北京举行,同时贵阳、厦门、郑州、西安、济南以及长沙等6个分会场以视频的形式同步举行。
大会不仅详细规划了习酒新的营销方向,以文化赋能习酒等具体举措,同时,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履行爱老助老的社会责任,习酒宣布携手经销商成立了“习酒·吾老安康”慈善基金。
据了解,“习酒·吾老安康”慈善基金由习酒公司与全国超过2000家经销商首期募集的2000万元,在全体经销商的见证下正式捐赠给贵州省慈善总会,用于支持关爱老人的慈善事业。
“今天,在中国农村和基层有着许多需要帮助的老人,支持解决老年群体养老、安康问题是习酒的责任所在,也是习酒在承担社会责任上的实践与使命。”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希望习酒经销商和习酒一道践行君品文化,多行好事、多行善事、多谦卑、多感恩,让所有的消费者达成一种共识:习酒人、习酒的经销商、喝习酒的人都是受人喜欢的君子。”
“2000万元,对习酒而言,不多。但号召超2000多家经销商共同参与,意义重大。”有关人士解释,公益是一场没有捷径的长跑,比拼的不仅是耐力,更需要接力。
“习酒·吾老安康”公益项目,正是习酒在践行公益的道路上愈走愈宽,致力形成由习酒公司党委牵头,基层党组织、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众多干部员工、经销商、供应商积极投身公益一线的生动实践。
事实上,公益,早已是习酒发展的底色。
早在1980年,习酒还是一家只有179名职工、5个车间和6个辅助车间、产量仅502吨、产值93.52万元、利润为2.35万元的一家小酒厂,但当时的习酒厂职工就已经开始自发走上了公益之路。
2006年,习酒将这种职工自发行为升级为有组织的企业行为——“习酒·我的大学”。
时至今日,习酒·我的大学已然走过17个年头。
这些时间节点,在习酒的“公益长跑”中只不过是一瞬。
——1987年到1992年间,在原习水酒厂-岔角-岩寨-马临的公路改道为习水酒厂-临江-马临的项目中,习酒捐资170万元,助力家乡道路建设。
——2005年,习酒向遵义市“八七”厂困难职工捐赠16万元;资助习水县扶贫攻坚工程10万元;资助习水县建设“四在农家”经费20万元;捐赠绥阳县水泥200T(折价6万元);赞助贵州省企业合同促进会经费3万元。
——2018年,习酒出资4.8万元为文家坝村维修饮水工程,彻底解决247户830余人及9家单位日常用水时有时无的饮水难题;资助18万元硬化人行路、连户路,让农民能更多享受到交通便利所带来的收益;资助21万元帮扶文家坝村党建阵地建设,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
——2020年,全民抗疫期间,为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习酒捐赠2000万元助力武汉及贵州防疫抗疫。
——2022年,“习酒·我的大学”逐梦奖学金如约启动,习酒将1000万元寄托梦想和希望的奖学金交接给贵州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截至2022年,“习酒·我的大学”已成为国内开展时间长、资金量大、资助人数多的公益品牌,覆盖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山东、河南、海南等全国26个省(市、区),累计出资1.2亿余元,助力近2万名学子圆梦大学、逐梦未来。
这不仅是一串串数字,而是习酒发展过程中的社会担当和公益承载。
而这样的捐助,习酒每一年都有,帮助对象也有不同,但唯一不变的,是习酒“崇道、务本、敬商、爱人”的企业文化理念。
可以说,投身公益,对习酒而言,并不是需要核算投入产出比的算术题,而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必答题。
“与习酒合作的经销商伙伴,希望都能认可、认同并身体力行习酒的君品文化。”张德芹介绍,习酒的核心价值观是“崇道、务本、敬商、爱人”,这是十几代人一点一点沉淀下来的,不仅要继承,更要弘扬。
时至今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习酒2022年含税销售收入超200亿元,上缴税金80亿元以上,品牌价值1690.53亿元,位列中国白酒的前八强,贵州白酒第二名,更是成为全国性的白酒品牌,发展势头强劲。
如果问,习酒为什么能?
只能说,一家企业,一个品牌,之所以能融入社会生活,能受到消费者认可和喜爱,在于它饱含人文关怀的精神特质,同时也在于它确立了一种已深深植根于企业文化之中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一点,习酒体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