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
从2012到202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十年,贵州省人民医院的发展进程极不平凡。迎风搏浪稳驭舟,踏平坎坷成大道,历届书记、院长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立、巩固和发展,进行了艰辛探索;医务人员接续奋斗,以“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误不起”的艰苦付出,不断践行新时代人才强院战略、释放创新发展动能、提升学科建设能力、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走过万水千山铸就辉煌,让这座集医疗、教学、科研、干部保健、预防、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大型综合性医院焕发出新的荣光。
“面对人民群众医疗健康新诉求,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公立医院的‘必答题’,也是我探索与追问的‘思考题’”。曾任贵州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的赵莉目光望向远方,仿佛穿越时空的烟云,看到了2012年,彼时呼吸内科刚刚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此之前,省医只有护理部获得了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直面差距,唯有加速奔跑奋力追赶,省医的生存与发展“大纲”非常明晰: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建设高水平的临床学科、开展前沿科技创新、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一流的医疗服务。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十年,奔驰的时间划出了一道道炫目的曲线——
2013年,实行预约挂号制缓解“排队难”,提出“以病人为中心”理念,吹响了全省医疗行业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医疗安全的号角。
2014年,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门急诊科研综合大楼投入使用;同年,省医被授予2014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光荣称号。
2015年,启动百人精英出国留学工程,进一步促进了省医学科建设与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接轨。
2016年,省医派出30支医疗队、290名专家为医联体医院开展新技术传授、手术示教、临床教学查房,送优质医疗服务进百姓家。
2017年,省医与贵州大学合作共建的贵州大学医学院迎来首届新生,填补了贵州省内无综合性大学开展医学教育的空白。
2018年,省医与全省198家二级医院、1000余家乡镇卫生院开通四级远程医疗平台,实现省内县级医院全覆盖,助力群众“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省”。
2019年,贵州省癌症中心和国家老年医学中心贵州分中心落户省医。
2020年,派出精锐力量支援湖北抗疫,倾情倾力参与全省疫情防控与救治,坚决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2021年,省医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科学技术奖3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实现重大突破。
2022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繁重的任务,贵州省人民医院全面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和人才首位战略,不断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始终用好“敢”字诀,激发“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活力,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力量;坚定不移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开足马力打造“一院两区”新格局,争分夺秒推进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建设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国家级优质医疗服务,把“人民医院为人民”这张金名片擦得更亮,真正让政治的“强”、医者的“仁”、思想的“活”、技术的“新”、党员干部的“拼”在院区蔚然成风。
十年,跳跃的数字彰显了一场场恢弘的剧目——
年门急诊达255万人次,四级手术占比26.97%,平均住院日为7.92天,床旁结算率占比45.19%,全院即时结账率占比78.24%;2022年完成远程医疗会诊1971例。
拥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建设项目6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学科和专科21个,妇幼保健重点特色专科1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1个,省科技创新人才团队9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省级分中心3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4个,省人才基地6个,省级医疗质控中心15个,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29个;肾内科、呼吸科、骨科和心外科连续5年进入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西南区专科声誉排行榜前5名;拥有博士308人……
这是对省医十年磨一剑的生动诠释,更是对拼搏奋进、苦干实干的最好褒奖。
“省医不断勇往直前、开拓创新,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带动医疗、教研、学科、医技、人才、管理、文化等领域齐头并进,激发起追梦逐梦、不懈奋斗的澎湃力量,同心绘就了医院跨越发展波澜壮阔的画卷。”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刘健平和的话语,传递出了多维度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