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精神世界的意味表达

——评2022年贵州诗歌巡展

李玟

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诗歌学会为举办贵州省第四届诗歌节而开展的“2022年贵州诗歌巡展”,推送了100多位省内诗人的1000多首诗歌,呈现出近年来贵州诗歌创作的整体风貌。这些诗歌的内容选择、情感表达和审美特征各异,却有一种勃发而多彩的整体态势。诗人以人文情怀去观照自身与他者,创造出有意味的、诗意栖居的精神世界。

贵州诗人大部分来自乡村,即使后来定居在城市,也依旧有着不可磨灭的乡村记忆。诗人把乡土情怀转化为诗歌写作中的具体情境,是一种来自乡土文化的归属感。这些乡土诗歌一方面是对贵州乡土文化的眷恋,同时也对当下的生存问题进行思索。他们书写现代文明背景下贵州这片土地的自然风光,有描写对自然生态变化的现实体验,也有天人合一理念下建构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想世界。

姚辉的诗歌贯穿着不少乡土诗意,《村庄》里黎明和炊烟的意象,蕴含着对生存的警觉、提示与超越,并在诗与物中正视自我。写作者努力拉近、消弭自身与“万象”的距离,切实参与其中,成就自我的诗意创造。

颜同林《在邻村看戏》《山里人家》的亲切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既有人生的悲欢离合,也是对自我生命的凝定。赵俊涛作品《阅读高原》将自然意象“石头”纳入其中,在乡土高原中寻找精神依托,感怀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无论是从真理中闪现出石头般朴素的光辉,还是石头与文字的交互关系,都呈现出诗人在纷繁世界中的心灵感受。

祝会群《失眠的庄稼》意象鲜活,在怀旧中包含对现代文明的反思。朱良德《风在吹》注重细节上的生动性,在意象的运用上贴近生活本来形态,回到事物的原生之美去发现生活的隐秘,用不可捉摸的风寄托了坚定前行的情感。这方面较有特色的还有刘剑《滇池的海鸥》、袁伟《三颗刺梨》、蓦景《春天不肯停下来》及洪绍乾《半面灯塔半面雪山》等。

在中国现代诗歌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阐释诗歌的精神,恒定不变的是向真向善向美、追求自由和关怀生命的精神。在每个时代,都能看到这种精神对社会稳定发展的作用。诗人应该在善与美的真实中活着,抒写真善美的情感。这些贵州诗人善于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真善美的抒写深度交融,关注和反思社会现实,以此延伸到对美好人性的呼唤和对光辉未来的展望。他们抒写友情、亲情和爱情,在诗中透露出感悟生命的性之光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呈现出渴求真善美的丰富图景。

李俊《长征·于都河》带有透视历史的厚重感,礼赞追求理想信仰的壮丽人生。洪绍乾《水过山、过麻雀、过李白》能看到其开阔的视野和内心格局,超越了现实生活对梦想的追寻。郑继国《镜观其变》用朴素的语言讲述镜子在现实生活中的五种状态,书写真实的疼痛与感动。子佩《旷野里的秋菊》充满爱的热烈,抒写命定相思的爱情,包含着人生哲理。

追求诗美形式,是诗人必须具备的艺术精神。古典的诗美体现在韵律、节奏、意象、意境,甚至是炼字炼句之中,古典诗美应该得到很好的继承发扬。现代诗美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到审美距离、审美心理、审美接受等多彩纷呈。此次巡展的贵州诗歌,诗人在艺术探索上对诗美形式的追求,既呼应着贵州历史文化的丰沛底蕴,又积极联系着新时代的文化现实。

喻子涵《暗花上的脚印》看到一个人的本相,有刚强的血性,也有万般柔和;有内心的强大,也有渺小不堪,随心而去,跟宇宙万物和光同尘。徐必常《一个夜》将夜晚分成初夜、半夜和深夜,传达对于生命本质的朴素看法,能让读者的内心变得简单。袁伟《铁轨穿过黄昏》体现了生活中的每一次发现和揭示,都是向事物本质的一次靠近。刘剑《深夜与一个柑橘相处》以经验进入现场,以灵动的笔墨展现诗意的事物。喻子涵《许多年没刮大风了》、李俊《五色石》、赵俊涛《在你的目光里深居简出——致阿多雅》、子佩《海底》等,诗美表现也较为精致。

总体而言,贵州诗歌巡展收获丰硕,既有成熟稳定的老、中年诗人的实力再现,又能看到新鲜血液的倾情注入。青年诗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创作实力,表明贵州诗人的梯队构成变得比以往更富有生机与活力。地域性的诗歌创作,应将题材、视野等放大,才能有效地融入到中国当代诗歌的宏大格局中去。贵州诗人有着坚持不懈的创作追求,诗歌中的精神世界包含了对当下世界的深广思考,对社会现实也有深入细致的关注和积极的担当,在全国诗坛凸显出鲜明的贵州风格。贵州诗人经此检阅,定会更上一层楼。未来可期,贵州诗歌创作的前景是广阔的。

--> 2023-02-10 ——评2022年贵州诗歌巡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5804.html 1 精神世界的意味表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