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随着一阵轰鸣的机器声渐次响起,麻江县宣威镇咸宁村的秧育苗厂房里,停歇一年的秧苗育种机又顺利启动了。
年近古稀的赵宗文弯着腰在厂房帮着调试机器,与2016年初次跟这机器“打交道”相比,经过多年相处,赵宗文熟络了许多,一眼便能瞧出问题出在哪里,不一会儿机器便顺利运转起来。
“今年预计育3000亩地的种苗,任务重,要提前开始准备。”赵宗文说,与2016年只育了200亩地的种苗相比,足足增加了15倍。
2016年,麻江县引进钵体育秧技术,找人试种。因为是第一次引进的新技术,尽管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再三讲解,村民心里没底,没人敢接这活。
赵宗文心一狠,壮起胆子找了5户联营,成立了麻江县宣威镇咸宁村联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一起把这活接了下来。联营的6户,每家出工3人,一个工期劳作50天,收入均分。一群平均年龄近60岁的老把式,合伙创业之路就这样开始了,现今,每家每年能收入3万元。
“播种季节,当秧苗输送到需要的人手中时,这份喜悦是无价的。”赵宗文说。
钵体育秧技术,是麻江县积极探索农艺农机融合发展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将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助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对旱育秧、湿润育秧、两段育秧等传统技术,钵体育秧秧苗整齐、均匀、壮实,秧苗存活率更高、生长更快,能省去以往7至10天的缓苗时间;该技术使栽培技术实现轻简化,秧苗一次性成型,取一亩地苗就几分钟;而且可下田机插、人工手插、抛秧移栽,适应梯田为主的山区地形稻田。
如今在麻江县,钵体育秧技术省时、省力、省工的技术优势被更多人熟知,选择钵体育秧秧苗的种植户越来越多。麻江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杨凤说,今年麻江钵体育秧基地增加到了9个,覆盖全部乡镇街道,预计可种植面积2.5万亩。
新技术的引进,让劳作变得更加科学、省力,赋予乡村产业发展更多可能性,也为年轻人返乡创业搭建了广阔的舞台,麻江县宣威镇咸宁村联营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赵宗奇说:“现在合作社社员发展到20多人,培养职业农民30多人,年轻人占一半以上。”
今年麻江县将建设高标准农田2.5万亩,其中新建任务1.5万亩,提质改造任务1万亩,钵体育秧技术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