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下午,61岁的道真自治县尹珍街道新城社区居民黄守芬带着孙子,在小区小广场上,慢悠悠地荡秋千,怡然自得。
小广场上不仅有带着孙子玩耍的黄守芬,还有下象棋、打羽毛球、闲暇摆龙门阵的居民,各有所乐。
黄守芬就住在广场边上的棉花塘小区,小区里环境整洁清爽,看不到昔日杂乱无序的旧模样。
广场不远处小巷边的小超市,是居民郑冬华家去年才开的,主要销售副食品、日用品等的商品,做的就是小区居民的生意。郑冬华从小就在这片长大,以前小区路不通,环境脏乱,小店也没有几家,去超市买点东西要走很远。现在环境整治后,出入四通八达,干净清爽,一家人商量后,就开起小店做起了买卖。
行走小区,巷道铺上黑色的沥青,院坝四周栽上了绿化树,空中电线“织”出的“蜘蛛网”也看不到了。居民们告诉记者,棉花塘小区是道真自治县最早实施的老旧小区改造的民生项目之一,通过改造,这个曾经的老旧小区,老变新,旧变靓,依偎于喧嚣的城市一隅,热闹又宁静。“过去,这里出门是泥巴路,路边搭的是木棚,还有包谷地和菜园子,经常见到又脏又臭的猪粪牛粪,下雨天路滑不好走,晴天灰尘多,耍没耍处,玩没玩法。现在下楼是花园,上楼楼道亮,路宽了,菜园子和木棚棚都改了,环境美多了。”郑冬华说。
棉花塘小区总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改造前,小区内私搭乱建,道路狭窄,雨污管网堵塞严重,臭气熏天。启动改造后,县政府投入改造资金750万元,按照“一区一策”“一楼一策”原则,从立面设计、功能配套、雨污分流、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对小区进行外墙安全隐患整治、雨污管网供水管网改造,并对老化严重的楼梯间进行线路规整及墙面美化。
同样在新城社区松江东路片区的一栋老旧楼房,也因老旧小区改造而变样。85岁的居民程梦科是这栋楼的老住户,早上买菜回家,他轻轻一按电梯,不一会儿就到了5楼的家门口。“岁数大了,上楼下楼走楼梯很吃力,安装电梯后,生活起居太方便了。”程梦科说。
这个小区共有10栋160户,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2019年纳入政府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后,投入改造资金约700万元,并邀请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现场论证,从功能配套、雨污分流、电梯安装、绿化美化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设计和改造实施,让住户们享受到了便捷美好的居住环境。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自2019年该项工作启动后,道真自治县高度重视,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和人大、政协联系领导任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亲自研究、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督导落实,组建专班推进,从县住建局、自然资源局、综合执法局和项目属地等单位抽调精兵强组建46人的工作专班,分设技术组、群工组、改造组等工作小组,打破部门界限,集中办公,协同作战,有力有序推动工作开展。
该县在改造过程中,坚持群众为主体,激发改造的“内生动力”,改造前,通过一封信、发问卷、座谈会等形式,广泛发动、宣讲政策、征求意见,实事求是、因区施策,拟清单、定菜单、算账单,确保改出居民向往。坚持多方共筹,挖掘“投入潜力”,抢抓中央和省、市老旧小区改造政策机遇,争取到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乡村振兴供水、污水改造项目融资,盘活资源,对拆除违建释放的空间,重新规划、整合、市场化利用,吸引企业盘活资产存量,激活小区“造血”功能。坚持党建引领,增强管理活力,以社区为主体、居民小区为单元、楼栋院落为单位,采取“支部+小区”“党小组+楼栋”等措施,延伸组织触角、下沉组织力量,推行自治管理,实现老旧小区由“失管”“弃管”变“自管”。
该县2019年实施老旧小区改造6350户,2020年实施改造5178户。改造项目包括供水和雨污管网改造、背街小巷路面环境整治、老旧住宅楼梯墙面美化、建筑外墙安全隐患处理、停车场和公共厕所建设、充电桩设备安装、公共场所绿化、楼道升级、人行步道铺装、违法建筑拆除、屋顶风貌改造、电梯安装等方方面面。截至目前,该县相继改造了14个老旧小区,惠及居民11528户4万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