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五个维度的阐释,其中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可以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动因、发展动力乃至未来力量,从过去、现在、未来的时空维度对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进行理解、把握,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内涵,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动因。新民主主义革命前,旧中国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规模巨大的苦难人口成为贫弱中国的显著特征。俄国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开始走进了人口规模巨大的东方大国,标志着中国现代化探索有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由此,带领人口规模巨大的贫困人民走向现代化便成为了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来自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的无产阶级政党进行伟大实践的根本动因。要实现现代化,首要任务是构建实现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和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勠力同心,推翻了“三座大山”,让近代以来饱受屈辱的中华民族站了起来,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牢群众观点,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完成了站起来的伟大壮举后,面对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现实状况,我们党继续依靠最广大人民,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实现复杂、困难、多变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面对人口规模巨大,没有先例可循的社会主义建设,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为主要抓手,在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构建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问题,党调动规模巨大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领导人民进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一系列重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我国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初心使命,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实国情出发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充分地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回顾我国现代化进程,人口规模巨大的现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艰巨性和复杂性,但是既往的实践证明,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规模巨大人口同样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提供了规模巨大的发展动力。
人口规模巨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未来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十四亿多人口整体性迈进现代化,一是明确了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指向,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二是提供了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庞大的人口规模可以提供一支规模巨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服务于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制造业高端、智能、绿色发展,进而与高效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发展,有效占领世界科技前沿阵地的人才队伍。三是厚植了高质量发展的群众基础,高质量发展本质上就是党和十四亿人民的双向奔赴,是我们党的宗旨意识的具化,更是中国人民的内生动力的展现。因此,人口规模巨大,必然是战胜中国式现代化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的未来力量。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