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走在黔东南,雷公山清新空气沁人心脾,清水江河畔的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黔东南“绿色名片”越发悦目,黔东南的山水画轴上,绿色底色厚重,生态颜值更佳。
巩固绿色发展优势
漫步贵州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河流、稻田、水库等美景令人心旷神怡。
近日,台江翁你河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和修复项目,获得财政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方向中央基建预算支持,为台江加强湿地生态保护注入了新动能。
“这里特殊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湿地小生境,为众多的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的‘乐园’。”台江县林业局自然保护地发展中心负责人张义龙介绍,该湿地公园的维管束植物有597种,有红豆杉、伯乐树、马尾树等;脊椎动物有218种,有细痣疣螈、鸳鸯、大鲵等。
刚刚过去的2022年,黔东南州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断面水环境质量上升至全国第3位。完成造林44万亩,治理石漠化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60平方公里。
如今,黔东南州林地面积3269万亩,森林面积3009万亩,活立木蓄积1.69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68%,全州林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连续多年稳居全省第一。
打通生态价值转化路径
1月9日,雷山县西江镇黄里村15户参与“司法碳汇村民入股企业”的林农首次领到分红,共计1.2万元。
按照协议,15户林农将共计176.7亩森林,以一亩森林碳汇折算50元为一股入股茶厂,入股期暂定5年,分红时段为半年一小分、一年一大分,还明确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去年,雷山县法院积极探索将司法护航生态的有效路径,引导西江镇黄里村林农将森林作价入股当地茶企,创下“贵州司法碳汇第一股”。
1月29日,贵阳银行黔东南分行向剑河县国有独资企业——剑河县新盛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放黔东南州第一笔林权抵押贷款,授信3700万元。此笔贷款将用于该县林木育苗、林药种植、林产林化加工等工作,从而进一步助推林业产业全方位发展。
剑河县森林资源丰富,全县林地总面积为243.35万亩。为推动生态资源变为生态资产,记者了解到,剑河县于2022年成功发行黔东南州第一张“林业碳票”,而此次林权抵押融资贷款的发放则进一步延伸了该县林业产业金融链条、充实林权金融产品供给。
绿色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春节过后,走进从江县加榜梯田,层层梯田犹如“大地的指纹”“深山里的诗行”,美不胜收。
2022年12月,从江县“山水相拥的农耕智慧(从江香禾糯)——从江世代传承的农耕模式”作为全国6个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之一,获邀参加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第二阶段会议作案例报告,分享从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赢的成功经验。
“种一季稻、放一批鱼、养一群鸭”的“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是从江人民千百年来利用当地特殊水土资源和气候环境培育传承至今的一种传统农耕方式,最核心的智慧便是保护了生物的多样性。2011年,该复合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去年,全县共发展稻鱼鸭核心种养面积达11.56万亩,创办“稻鱼鸭系统保护与发展技术示范点”25个以上,示范面积3000多亩,带动推广稻鱼鸭种养面积15万亩以上。
在榕江县月亮山腹地莽莽森林里,生长着8.2万亩野生草珊瑚。
草珊瑚是一种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近年来,沉睡在深山的资源被唤醒,榕江县大力发展草珊瑚等林下中药材,种植面积14.5万亩,辐射带动当地群众3万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2022年,黔东南州林业总产值完成508.2亿元。全州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累计达720.24万亩,全产业链产值累计达124.50亿元。
今天的黔东南,林下种养、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