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财经大学 贵州民族大学联合课题组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支持贵阳市建设区域消费中心城市,推动15分钟生活圈等城市现代商业体系建设。实践中,贵阳贵安围绕具体民生服务目标,以“15分钟生活圈”为抓手,强力推进“强省会”行动。
强化统筹布局,动态调整生活圈基本要素。按照步行15分钟、公交出行15分钟、地铁15分钟等不同半径,构建多层级服务要素体系。突出生活圈发展规划引领作用。落实“一圈一策”,按照小区—片区—生活圈的路径,把服务要素划分为步行5分钟、10分钟、15分钟不同的圈层,布局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层次的服务要素。
强化分类施策,构建特色鲜明生活圈。老旧城市社区生活圈以城市更新引领生活圈品质提档升级。促进商圈提质升级,带动生活圈复兴;调整优化商圈布局和硬件设施,重新激发商圈对生活圈的引领作用;补短板、育特色,提升养老和就业服务能力,打造医养结合为引领的养老品牌;利用就业服务中心更好地服务流动人口就业。县城社区生活圈利用好“一圈两场三改”带动城乡融合发展能力,进一步整合资源盘活资产。
强化多元参与,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和物业组成的“四位一体”联动治理机制,健全多元“问需于民”渠道,完善区(县市)、街道(乡镇)、村(居)三级征求群众意见机制,建立线上线下群众意见征求联动平台;健全全链条“问计于民”机制,探索建立“民间专家库”,组织群众参与规划、建设、管理和监督等环节;健全全过程“问效于民”评价体系,发挥12345热线对生活圈建设的投诉和评价作用。提升精细化治理能力,深化社区末端精细化治理,在小区(商区)、楼栋、单元分别选出小区(商区)长、楼栋长、单元长。
强化数字赋能,提供智慧便捷的便民服务。加强“大数据”赋能精细化管理。建立健全“区(县市)指挥中心—街道综合服务管理中心—社区网格管理工作站”工作机制,完善“数字治理一张图”管理模式,将消防安全、城市管理、垃圾分类等工作纳入智慧社区平台。加快“大数据”与生活圈服务相结合,打造城市智慧管理平台。加强社会服务APP整合,促进数据互通和共享。
强化文化铸魂,打造高品质特色城市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治理体系。根据群众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等特征,分类实施文化宣传“六大行动计划”。以“一街一回忆”“一巷一时光”为主题,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街巷,根据点、线、面结合的发展路径,打造历史文化片区。
(课题组成员:王兴骥、龙军民、陈其荣、韩镇宇、罗艳、郑威、李圳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