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新起点,新征程。新型城镇化要求更好地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
金山生态体育公园二期项目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这是福泉首个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福泉市住建局局长周胜介绍,这座集体育运动、休闲健身、观光游览的生态体育公园投入使用以来,成了福泉市民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奏响绿色发展新乐章。2022年,全省完成新型城镇化城建投资(含小城镇)1790.06亿元,累计新增城市(县城)污水处理能力24.85万吨/日;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规模5600吨/日;全省公园绿地新增429.15公顷,改造公园绿地194.02公顷,新增城市绿道260.93公里,新增林荫路285.33公里。
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大雨不内涝,小雨不湿鞋”“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在建设“海绵城市”的大考中,安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2年5月,安顺市成功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至此,我省拥有两个“国字号”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点、示范城市。
精心规划城市、精致建设城市、精细管理城市……我省重点围绕改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实施一批基础项目。
2022年9月底,安顺经开区娄湖生态湿地公园开发PPP项目第二批项目集中开工,“以打造‘山湖海绵体系’为目标,运用‘渗、滞、蓄、净、用、排’的海绵技术措施,让娄湖片区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安顺经开区住建局局长伍思远说。
2022年,我省持续深入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着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全省城市(县城)共新建改造地下管网4988.64公里,其中,污水管网1848.55公里、供水管网1407.83公里、燃气管网822.5公里、雨水管网909.76公里。
今年,全省将聚焦城镇基础设施补短板,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着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加强城镇生活垃圾治理和分类,试点推进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工作。
坚持产业转型升级之路,稳步推进建筑行业发展
一条条四通八达的道路、一个个生态优美的公园、一栋栋拔地而起的品质住宅……美丽蝶变的背后,是贵州建筑企业“硬核”的发展实力。
2022年,全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842.64亿元,增速5.78%。完成扶持新增二级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10家。
新年伊始,中国水利水电第九工程局有限公司接连成功中标两个项目,捷报频传,发展有力。
作为集施工、设计、科研、投资于一体的综合性施工企业,水电九局坚持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如今,公司项目广泛分布在国内30余个省市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走出去’要走得稳,离不开技术强有力的支撑。”水电九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正荣表示。
贵州省全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培育建筑业龙头企业,加大对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贵州省建筑行业信息发布共享平台;进一步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和管理;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严格执行国家节能标准。
同时,持续开展绿色建筑创建行动,继续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推动星级绿色建筑发展。大力发展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扶持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发展。
每一个数据都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见证。
2023年,我省将稳步推进建筑行业发展。做强支柱产业,力争2023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速8%左右,扶持新增建筑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1家、一级资质2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