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引导大学生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王有志

遵循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引,必须将深刻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作为高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任务来抓。

理解掌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统性、整体性,强化课程思政的专业性、差异性。党的二十大精神是推进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也是解决好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总开关的重要思想遵循。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坚持系统性和整体性,完整科学领会精神要义,坚信其精神内涵足以满足“课程门门有思政”的要求。而课程思政建设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只有让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从课程中自然长出,与专业知识、专业精神相得益彰、合而为一,才能真正彰显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润物无声的效果。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我们要全面系统科学深入理解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体系架构,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精盐”自然平顺地融入专业课程知识体系的“水”中。强化专业思政教育和一般课程思政的有机结合,“引智”以接天线;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常态化开展课程思政专题培训、示范观摩等活动,形成具有贵州特色的教学团队建设品牌,“汇智”以接地气。既要挖掘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思政元素资源,又要紧紧依托贵州深厚的红色底蕴、丰富的发展实践和特殊的时代使命提供的源源不断的课程思政建设素材,增强学生体验感。

领悟内化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思想引领、价值塑造,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提升实践能力。教师要特别强化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核心价值观养成、传统文化学习和认同,所谓“身正为范”;同时又要对专业知识系统深入领会,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体现专业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瞄准全方位人才培养要求,将课程思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映射点和融入方式,将思政教育内容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各方面,贯穿于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作业论文各环节。强化正确思想政治理念引领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的同时,要深入研究新时期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切实了解掌握当代大学生的需求。通过实践教学、互动教学、情景教学等方式,用鲜活的例证、可信的论据和丰富多彩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悟内化于心,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见实效,达成课程思政效果。高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本上还是要在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上下功夫,见实效。这就要求专业课程在教学各环节体现课程思政效果达成,也就是不单单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与文件确定中体现课程思政要求和内容,更要在课程学习考核上体现课程思政效果达成。要充分发挥教师队伍是“主力军”,课程建设是“主战场”,课堂教学是“主渠道”,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坚持统筹协调和分类指导相统一、坚持总结传承和创新探索相统一,深入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和人才强国唱响贵州声音。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本文系省教改项目〔2022113〕阶段性成果)

--> 2023-01-25 王有志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4794.html 1 引导大学生深入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