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教育资源往下沉 乡村振兴更给力

(上接第一版)

2020年2月,遵义市出台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村级组织领军人才培养和后备人才培养的“双培养”工程,计划用3年时间,培养一支“思想有高度、带富有路子、治理有方法、群众有口碑、发展有潜力”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作为首批入选遵义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试点学校之一,习水县中等职业学校通过“长期班+短期班”结合,采取“课堂教学+实践锻炼+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将专业与实践、理论与研讨有机融合,全面提升培训对象能力素质。截至目前,该校组建高质量教学师资队伍173人,制作优质课程187门,开展乡村振兴人才培训20班次,为全县培养人才2300多人。罗永杰说,接下来,学校将围绕产业办专业,不断优化专业布局。针对乡村产业发展,开办家庭农场生产经营管理等涉农专业,持续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助力作用。

近年来,贵州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教育,教育振兴乡村”,推动职业院校发挥培训职能,与行业企业等开展合作,丰富培训资源和手段,广泛开展面向“三农”、面向乡村振兴的职业技能培训。依托“贵州技工”培训品牌,2022年贵州省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3.83万人次。

“校农合作”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走进贵州师范大学“校农结合”农产品消费扶贫专馆,产品琳琅满目,毕节“三白”蔬菜、石阡南瓜、桐梓苹果……师生不出校门就能买到全省各地的优质农产品。“我买5斤土猪肉”“我要50个绿壳鸡蛋”,在贵州师范学院一场农特产品展销会上,仅2天时间,就为农户卖出各类农产品63.5吨,销售总额超过15万元。

“校农结合”一头连接菜园子,一头连接餐盘子。

近年来,贵州实施“校农结合”助力乡村振兴。通过建立省、市、县农产品购销平台和网络,覆盖了全省9个市(州)、88个县(市、区)共计17399所开设食堂的学校。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食堂累计采购脱贫地区农产品约为295.38万吨,采购金额达257.56亿元,有效带动省内近1万个种植养殖基地(合作社)发展,推动调整产业结构300万亩,带动脱贫地区100多万人增收。

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说,“校农结合”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挥了教育人群多、消费稳的作用和特点,有效解决了脱贫地区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既购买了农产品、帮扶了产业,也服务了教育。

--> 2023-01-25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4780.html 1 教育资源往下沉 乡村振兴更给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