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协同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

罗竖元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民工返乡创业之间,在实践中形成产业互促、人才互补、文化互融、生态互建和组织互构的耦合机制,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吸引了越来越多农民工走向返乡创业之路,实现由“打工者”向“创业者”身份转变,逐渐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通过实施差异化返乡农民工创业引导策略和原生性创业项目的培育计划,充分发挥“雁归兴贵”行动对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将乡村振兴战略与“雁归兴贵”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一是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与资源禀赋以及返乡创业农民工的特点,瞄准最适宜当地返乡农民工发展和推广、市场价值高的产业类型,实施差异化返乡农民工创业,避免低水平的同业恶性竞争;二是要重视原生性创新创业的培育,加大对原生性创业者的扶持力度,充分发挥“雁归兴贵”行动对乡村振兴的带动效应。

践行实践本位,对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返乡农民工实施全程创业能力培训计划。在创业培训内容上,要以农民工返乡创业不同阶段的现实需求为导向,确定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重点,特别是要聚焦我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开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深加工、销售等培训;在创业培训资源上,要统筹整合与优化配置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各主管部门的资源,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在培训方式上,践行实践本位,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丰富和完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方式,提高创业培训的实效性与吸引力;在培训效果评估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高水平培训师资队伍以及培训学员的跟踪服务机制,切实提高创业培训的效率与效果。

坚持“市场型创业环境”与“政策型创业环境”并重的方针,进一步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健全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为返乡创业农民工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一是要以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和一体化公共信息平台为抓手,优化创业服务环境;二是要遵循政策供需匹配原则,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扶持政策环境;三是优化农民工返乡创业环境,要坚持市场型创业环境与政策型创业环境并重的方针;四是要营造以返乡创业农民工权益维护和风险预防、补偿机制为核心的创业保护环境。

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充分借力“互联网+”信息技术,弱化区域位置的不利影响,突破创业地域与消费市场的距离。互联网技术能有效地促进农村资源与城市消费市场的对接,有效地推进传统农业的转型升级。一方面,要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充分借力互联网技术,主动利用各种电子商务平台与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产品营销大户和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超市、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对接,线上线下联动推进产品的推介;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让“互联网+”链条延伸返乡创业的各个环节及其领域。如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管理”、“互联网+服务”等,与自身返乡创业各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积极探索多种“互联网+创新”模式,进行高水平的创业创新。

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充分挖掘地方性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链,并塑造独特品牌促进返乡创业项目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引导并鼓励返乡创业农民工充分利用创业的比较优势,结合地方性特色资源,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中丰富的文化元素和文化符号,形成特色鲜明的创业项目;另一方面,要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在挖掘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的基础上,延伸并形成特色产业链,塑造独特品牌促进返乡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返乡创业农民工依托各自现有的创业基础,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集群中分工合作,根据自身优势分别承担产业链中的不同环节,使产业链得以延伸,完善上下游产业链产生集聚效应,形成难以模仿的区位竞争优势,并在此基础上打造独特地方特色品牌,增强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单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

智库链接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地方实践推动高端智库于2021年11月入选贵州省第二批新型特色智库,依托贵州师范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整合省内外多所高校和单位力量共同建设。贵州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贵州省人大选举任免联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韩卉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60余人,以贵州红色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及地方实践研究等为研究主攻方向。

--> 2023-01-18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4442.html 1 协同推进农民工返乡创业与乡村振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