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仁怀市后山乡陇岗村,绣娘李朝芬正在打磨苗绣工艺品。后山乡刺绣技艺代代相传,苗绣传统工艺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
以前,从事苗绣的绣娘都比较分散,苗绣产业发展缓慢,营收也很难保障,多数年轻绣娘宁愿选择外出务工挣钱,也不愿意回乡坚守苗绣。
随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扶持,民族文化产业有序推进以及文旅资源的开发利用,该乡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依托民族资源优势,通过“强组兴村”工程推动实施“锦绣计划”,拉开了苗绣助力乡村振兴的序幕。
该乡通过组织绣娘到省外刺绣龙头企业研学,实地参观、现场体验、听取介绍等形式,了解苗族蜡染刺绣等技法。同时,邀请知名刺绣专家现场指导教学,从刺绣的基本知识、手法技巧等方面向绣娘传授刺绣技术。目前,已累计开展刺绣、蜡染及其他手工技能培训1000余人次。
李朝芬从事苗绣30余年,作为非遗传承人,李朝芬外出参加了很多大型苗绣培训,她把更现代、更时尚的技艺带回赋能后山苗绣产业高质量发展,让传统苗绣更与时俱进。
“传统的苗绣作品,其走针的路线和最终成型大多与村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多以简单的线条和图形为主。”绣娘王成美说。
现在后山乡绣娘的作品,更多的出现了鸟儿、蝴蝶、花和一些时尚气息的图形,很多绣娘的作品走俏市场,而选择坚守苗绣技艺的绣娘也越来越多。
绣娘和她们的作品在风中翩翩起舞,栩栩如生。在后山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里的苗绣产业越显活力,深得年轻群体的喜爱。
为了让苗绣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后山乡结合当前的市场形势,对苗绣产品架构进行了革新。除了传统服饰外,还引导绣娘们制作绣片、手工包、茶席、万花筒、枕头等旅游纪念品,吸引了海内外游客不远千里来后山打卡。
为了让绣娘们的作品能走向更广大的平台,后山乡致力于走出深山,让古老技艺“破土重生”。当地党员干部利用各种展示平台,将绣娘们的作品带去现场参展,不断听取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让后山的苗绣更接地气。
王成美说:“以前的苗绣工艺品藏在深闺,现在我们的手工绣品还卖到了国外,成为连接后山苗寨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以苗绣为载体,为后山乡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强劲动力。这些年来,后山乡通过举办系列活动将民族特色与生态旅游资源相结合,打出鲜亮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带动苗绣产业的蓬勃发展。
2022年以来,苗绣产业创收近20万元,解决200余名绣娘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近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