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五统”战法 “小治理”推动“大战略”

近年来,贵阳贵安加快推动乡村建设向乡村经营转变,但乡村建设、治理中的条块分割、单兵突进、碎片化、不协调、不配套等问题仍然突出。

贵阳贵安通过深化农村“五治”工作,强调内容统筹协调推进,变“各自为战”为“五治统筹”,促进农村“五治”的各项工作和各个部门在政策取向上协同配合,并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改革成效上同向叠加。重塑了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机制,找到了改善乡村环境的新路径,实现以“小治理”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更有力的制度支撑。

——统一理念。贵阳贵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遵循“五治”为了人民、“五治”依靠人民、“五治”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路,将农村“五治”作为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关键抓手,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保障村民的决策权、参与权、监督权。并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推动农村“五治”工作。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村“五治”的各阶段、各环节、全过程。

——统一目标。贵阳贵安紧盯需求目标、项目目标、时序目标。坚持问需于民,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通过现场查看、问卷调查、座谈会、坝坝会、进村入户走访等形式,征求群众意见;坚持系统思维、统筹兼顾、一体推进,将需求清单转化为具体项目,逐一明确建设区域、建设内容、质量标准、资金需求、建设周期等,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工作实施;按照轻重缓急、力所能及的原则,分年度、按月份明确目标任务,细化措施,整体推进,分类指导。

——统一流程。贵阳贵安在农村“五治”方面制定了规范统一流程,有序推进工作开展。紧盯存量房、新建房、闲置房、危房“四类”房,建立“一站式”审批管理服务窗口,提高审批监管力度,鼓励群众通过交易平台,采取流转、包装开发利用、土地整理入市等多种方式盘活利用土地;坚持饮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采取控源截污、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推动实施供水保障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发动群众在家中做好垃圾“干湿分类”,开展村级第二次集中分类和收运工作,乡镇设置转运站并配建分类收集间进行第三次分类和初次处理,区县则做好终端处理;推进治厕治水、室内厕室外厕、公厕私厕“三个同治”,抓好改厕前中后的重点环节、关键环节,实行市、县、乡、村四级“首厕过关”示范制,并开展村、乡、县三级验收;按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原则,建立“两书一约一会”制度,同时加强宣传引导,做好典型选树。

——统一调度。建立“一把手”统筹机制,贵阳贵安党政“一把手”挂帅出征,督办农村“五治”工作;建立一体化联动机制,将农村“五治”办设立在贵阳市委农办,建立农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配合的协同推动机制;建立常态化督查机制,坚持问题、结果导向,由市、县两级分别组建督查组,开展暗访督查,对措施不力、工作不实、问题突出的,通过约谈提醒、通报批评等形式严肃追责问责;建立多元化资金保障机制,科学统筹资金,通过向上争、市级统、社会引等方式,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措施,多渠道加大资金投入,目前已整合市、县两级财政资金近10亿元,融合各类社会资金20多亿元用于农村“五治”。

——统一评估。贵阳贵安将“五治”工作的最终成效以群众的感受作为评判标准,将建设前的话语权、建设中的监督建议权、建设后的评判权交给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并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印发《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考评细则》,将农村“五治”工作的各项目标要求细化量化分值化,实行打分排名通报,在区(市、县)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还采取第三方评价,将农村“五治”工作成效由专业机构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监测,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分析,确保结果公正、客观。

--> 2023-01-1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4044.html 1 “五统”战法 “小治理”推动“大战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