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按照“区城一体、产城互动、联动发展”的思路,围绕“三大基地”(中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承接基地、创新创业基地、大健康产业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实现园区建设、产业培育和经济社会效益三大突破。
工业支撑作用日益增强,优势轻工产业首位度愈发凸显。
1月4日,笔者走进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的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看见工人们不停挥舞的机械手臂,生产线上机声隆隆,呈现出抓进度、赶订单的热闹场面。
“我们的订单量是充足的,第一季度已经排满了。”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费天文说。
贵州鼎盛服饰有限公司是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加快建设质量强县的缩影。2014年8月,落地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专门从事高档无缝针织、美体束身、一次成型的系列运动服饰和内衣产品的生产,产品出口新加坡、西班牙、马来西亚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
同样,在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中,2016年入驻的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是一家有着多年集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塑胶管材制造企业,已经实现高度智能化、自动化,在节省能耗的同时,使人力的分配更加优化,让产品质量的把控更加稳定,产量产能得以提高。
“随着订单量的不断增加,我们公司还进行了厂房扩建,引进新的设备,不断提升设备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提升产品质量和效益。”贵州联创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龙运祥说。从投产至今,公司源源不断的增加科技投入,为其打造“园区标杆”提供充足的底气与动力。
三穗县紧紧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奋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用好“六个抓手”,推进“六个突破”,持续实施专班化推进,全力稳住存量、提升增量、做大总量,奋力推动新型工业化实现新突破。截至目前,贵州三穗经济开发区已建成标准厂房面积30万平方米,累计入园企业65户,就业人数4600余人。“十三五”期间培育规上企业1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累计达54.3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