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推移,岁月更替。过去的一年,太多瞬间值得标记。
回望,细数。8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相继亮相、火力全开,炉碧经开区势如破竹被纳入国家级经开区培育对象,全省首个水稻“无人农场”在剑河县解锁“智慧”种田,“村BA”被赞誉为“观察中国式现代化的一个窗口”……正是前后相续的努力,才实现接二连三的突破。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无前。2022年,黔东南州发展迎来新的重大历史机遇,省委省政府接连出台支持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支持黔东南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意见,将“桥头堡”建设作为全省扩大开放合作的重大战略布局。
机遇与挑战并存,也与希望同在。广东省和佛山市将“桥头堡”建设纳入东西部协作重要工作清单,41家省直厅局出台了支持“桥头堡”建设配套政策,与10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这一新机遇添砖加瓦,也为锦绣黔东南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黔东南主动出击,举全州之力布局当下,援企纾困措施密集出台,保通保畅政策协同实施。围绕“桥头堡”建设谋划编制重大项目306个、总投资3018亿元,佛黔共建产业园从江园区、榕江居之谷家居产业园、剑河京诚药业配方颗粒、台江碧桂园鲟鱼三产融合等一批重点项目落地,一批优强企业先后在黔东南投资兴业、携手发展。
向前奔跑,才能抵达。这一年,“四新”“四化”捷报频传。全州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400亿元,预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凯里下司体育康养小镇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进一步夯实凯麻融入黔中城市群发展基础;与佛山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15个,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突破700万亩,“苗侗山珍”品牌入选首批全国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优秀案例;开展文旅促消费活动,预计接待游客61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25亿元。
这一年,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县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8.9%,县城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地表水断面水环境质量上升至全国第2位。全州完成造林44万亩,治理石漠化89平方公里、水土流失260平方公里。雷山省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县建设扎实推进,剑河县获得全省首笔林业碳票单独质押融资贷款。
这一年,百姓实惠实现新提升。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达到74.6%。脱贫劳动力实现就业61.42万人,“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0所、义务教育学校26所、普通高中19所,新增学位2.03万个。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健康帮扶机制,家庭医生签约117万人,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14.5万人次。建成60个儿童之家,提质改造15所养老服务设施。
赶超跨越路上,锦绣前程在不舍寸功中逐渐可感可及。
踏上新的征程,黔东南州步履坚定,蓝图已制。2023年,全州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全力打好“桥头堡”建设的攻坚战、高质量发展的突围战、现代化建设的持久战,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为谱写锦绣黔东南现代化新篇章开好局起好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