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城”之韵味:城市品位再升级

一座幸福之城,须有鲜明的民生底色。

在“三改”工作的融合推进中,南明区紧紧围绕“食、住、行、游、购、娱”文化旅游产业六要素,加快布局文旅新“夜”态,为夜经济注入“文化基因”,擦“靓”文化名片,以青云路为代表的夜市街华丽转身,推动夜间文旅消费和文旅商产业不断向深层次和高格局发展。

云岩区辖内的琼花巷,周边有医院、小学,日通行人流量达上千人,存在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改造后的琼花巷,打通了道路“微循环”,车辆可便捷地经过琼花巷分别驶往花溪大道北段和市西高架桥,缓解了主干道的交通压力,让城市道路既有“颜值”又有“内涵”,为市民带来更多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花溪区十字街,除了对基础设施全面改造升级外,还专门安装了裸眼3D大屏,引来“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Tirp Smith等“区域首店”,在保留老味道的基础之上增添“时尚范”,一下成为贵阳一张全新的“网红”城市名片。

一座城市的韵味,既要看高楼大厦撑起的“天际线”,更要看万家灯火拼成的“地平线”,不仅要看“面子”,更要关注“里子”,贵阳在“三改”工作推进中,“以人民为中心”让城市越变越美,不断满足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通过背街小巷改造工作,贵阳一年一小变,二年一中变,三年一大变——从聚焦难点痛点问题“破题”,反映了贵阳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也见证了全市人民攻坚克难、团结奋进、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和不竭动力。

按照“一街一策、一街一景、示范带动”思路,贵阳市在2021年改造的360条街巷中,选取70条居民集聚,有较为丰富的区域特点、历史渊源、文化底蕴、民族特色、商业氛围等要素的街区,集中资金、人力、物力打造成示范街巷。

在人员密集、街巷集中的云岩区、南明区各高标准打造10条示范街巷,其中,云岩区围绕红色文化旅游点省工委旧址和八路军联络员等红色文化浓郁的文明路、民生路等6条街巷及网红地铁站周边飞山横街等街巷,打造10条示范街区,注入文化元素,唤醒市民那段珍贵记忆,街巷形象和功能实现大提升。

“现在不仅路好了,而且每天路过时还能学习到中国传统美德。”李云是白云区辖内的老住户,他说,“每次和孩子经过荣兴路周边时他总会让孩子多看看墙上的‘好家风、好家训’故事,让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

南明区围绕明代修建的贵阳名片甲秀楼周边10条街巷,注重文化元素注入,打造富有城市文化特色的示范街区,让往来游客竞相前来打卡,观山湖区、花溪区、白云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清镇市各打造5条示范街巷。在全面提升背街小巷品质的同时,突出亮点和特色,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争取打造国内一流的街巷品牌。

恰到好处的“微更新”,让城市“有温度”地改变着,一砖一瓦尽显温情。修文县安排专项资金,一番殚心竭虑的“精雕细琢”,城区背街小巷上的人行道、管线、路灯等基础设施“大变脸”,擦亮民生底色,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翻开了“凤凰涅槃”的全新篇章。

事实上,在实施背街小巷的改造中,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定方案、定标准、定责任四个“定”有效举措,从精致方面着手、在特色上做文章,用“微而新”的实际行动优化人居环境,在刷新“颜值”的同时让市民生活更有“温度”。

一件件“微实事”,撬动的是“大民生”。今日的贵阳,“面子”更靓了、“里子”更实了、“底子”更厚了,以优雅迷人的“容貌”欢迎四方宾朋,留下如沐春风般的“初印象”,城市“气质”不断升华,百姓收获“稳稳的幸福”。

--> 2023-01-1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3897.html 1 “城”之韵味:城市品位再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