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穿行贵阳城市,一幅幅靓丽城乡画卷映入眼帘——
在城市,公园里、广场上,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在背街小巷,干净整洁,一个个老旧小区,焕发活力……为新型城镇化暨“强省会”注入动能。
城市的魅力“转身”,离不开贵阳市背街小巷工作的持续推进,市、区各级政府、牵头部门久久为功、接续发力的重任担当。
现年58岁的朱建新,是贵阳市花溪区溪北街道御林铭园的居民,前几年因为小区门口道路破损严重,污水横流,居住环境差,他搬离了这里。
2022年4月,御林铭园路启动了背街小巷整治。在大家翘首以盼中,长140米的道路迎来了“大变身”,改造后的御林铭园路,路面宽阔整洁,竹林环伺,车辆有序通行,随处可见的花草树木,给人一种十分清爽的感觉。
而今,改造完成后环境变美了,朱建新又从外面搬了回来。“政府聚焦‘民’字将背街小巷改到百姓家门口,工作赶得紧、干得实,不仅要在提高颜值上做文章,还要把民需、民盼、民忧记在心上,让‘忧居’变优居。”朱建新坦言。
城市像一个生命体,在历史的长河中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生生不息,爱之护之,环境成为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体现。贵阳坚持高位统筹、坚持分类施策、坚持规划引领、坚持共同改造的“四个坚持”进行“三改”,提升城市首位度。
为补齐设施“短板”,贵阳对老旧小区改造范围的背街小巷,整合老旧小区和背街小巷改造资金,与老旧小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改造、同步验收;对不在棚户区和老旧小区范围的背街小巷,以工程性治“差”为切入点,一街一策、一街一景进行改造提升,服务群众需求,做到全面提质、亮点纷呈。
为避免“千街一面”,贵阳邀请专业院校、专业人员参与背街小巷规划设计,注重每条街巷区域特点、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等要素,高标准高质量编制街巷改造方案。
为确保工作“创亮点”,贵阳市、区综合行政执法部门认真履行背街小巷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会同各区(市、县、开发区)及属地街道办事处,提供“管家式”“一对一”“全流程”服务,开展进家入户走访5000余户,召开“板凳会”等1000余场,按老百姓“菜单”规划停车位1000余个,设施临时摊区300余个,实现“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转变,凝聚起了“一座城、一群人、一条心、一起干、一定赢”的磅礴力量。
建好一座城,如同绘就一幅工笔画。“跳出贵阳看贵阳”“站在明天看今天”,在贵阳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贵阳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扛大梁”,以精心、精细、精致的工作打造亮点、塑造特色,各级各有关部门聚合力、抢工期、保质量,加快城市的“硬件”设施建设,让广大贵阳人生活更有温度。
观念决定方向,思路决定出路。贵阳以“百姓呼声”为方向,以“人民满意”为目标,一手抓问题解决,一手抓创新发展,一个个背街小巷完成改造“华丽嬗变”,一条条“断头路”突破“瓶颈”畅顺通行,一个个沿街门面换发新生机,为“强省会”注入动能,让民生福祉更有“质感”,点燃一盏盏“民心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