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奏响山与水的“绿色交响”

黄果树旅游区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尚宇杰 摄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远柏

2022年12月10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宣布更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是一项旨在成功保护自然的全球运动,根据全球适用的严格标准对“管理有效、治理公平、对人类和自然产生长期积极影响”的自然保护地进行认证。

今天,中外游客来到黄果树景区,远远的未见其形已闻其声。以往,游客远远就可以看到雄奇壮观的大瀑布,如今,郁郁葱葱的绿树挡住了视线,要走近大瀑布才能一窥全貌。

“青山叠翠,河水滔滔,堪称一曲山和水的绿色交响。”在闻名遐迩的黄果树大瀑布面前,游客纷纷赞叹。

奏响这曲山水“绿色交响”的背后,是黄果树多年来对绿色生态的执着追求。

事实上,黄果树曾吃过“生态差”的亏。

早在1992年,黄果树风景区就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但是,由于森林覆盖率低、生态环境质量差、“半边街”人工痕迹过重等原因,在第一轮考察中就被拒之门外。

当时,黄果树的森林覆盖率只有7.2%。而黄果树瀑布核心区域“半边街”居住着900多户村民,村民楼房参差不齐,餐馆随处可见,与旁边举世闻名的大瀑布极不协调。

拥有世界一流的自然风景资源,却未能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成了黄果树、安顺乃至贵州人心中的痛。

改变,势在必行。贵州从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个方面发力,恢复黄果树大瀑布的生态环境面貌。

首先,抹掉“半边街”的“人工痕迹”。自2006年开始,启动实施黄果树“半边街”搬迁工程,历时8年,投资10多亿元,搬迁923户3000余人。

搬迁后,为恢复原生植被,随即实施“半边街”生态治理美化工程,投资5000余万元开展治理和美化,曾经“脏乱差”的“半边街”,华丽转身变为黄果树景区生态长廊。

近年来,为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景区扎实推进“绿色黄果树”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全面提升景区森林覆盖率。

“今天,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森林面积达20.9万亩,森林覆盖率66.31%,其中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5%。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黄果树旅游区林业绿化管理服务中心主任廖兴江介绍,“绿”起来的黄果树,还获评“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

黄果树独特的地质条件和优良的气候环境,造就了极为丰富的湿地小生境,为众多的湿地生物提供了栖息环境,成为珍稀濒危动植物栖息的家园。目前,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有维管束植物177科,484属,767种;有脊椎动物77科,282种。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依托“国家5A级景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试点”等国字号生态名片,黄果树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绿色产业等,当地百姓实现增收致富。

--> 2023-01-12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3626.html 1 奏响山与水的“绿色交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