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做好贴近群众的民生工程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2022年秋季县干一班第三调研组

贵阳贵安农村“五治”工作中,“治厕”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是贴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体现农村现代文明水平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强化“三个调整”,着力抓好顶层设计。一是调整工作方案,解决用地难和黑灰水分离难的问题。在不新建的基础上,同意农户原址原面积进行修建,从而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适当增加资金预算,将单户三格式化粪池改造为四格式生态池,有效解决黑灰水排放问题。同时,实施农村污水管网建设,让农户生活灰水有地排放,进行有效处理。二是调整设计规划,解决跨部门标准认定不统一的问题。加强沟通协调,在相关前期设计中统一标准,便于基层开展实施,提升效率。三是调整验收细则,不搞“一刀切”,解决验收难的问题。

强化“三个进一步”,着力确保任务完成。一是进一步细化“治厕”措施。对未开工、未完工农户进行全面梳理,逐一制定细化措施,通过调地换地、联户共建、社会帮扶、委托代建等有效办法,化解农民群众痛点难点。二是进一步细化补助方式。针对农户自建和第三方代建的两种模式,尽快细化验收标准和验收流程,对原有资金补助办法进行补充说明,明确两种模式的补助流程,及时公开改厕农户、补助标准、资金兑现情况等,确保群众知情权和补助资金落实到位。三是进一步加强进度督导。充分认识贵阳气候和秋收秋种等对施工进度的影响,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倒排工期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强化“四个提升”,着力保障工程质量。一是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度。充分发挥村集体和改厕施工队在改厕工作中的作用,将免费为自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作为考核和资金拨付的条件之一;通过各级技术培训,扩充村技术员数量,引导村级技术员发挥技术指导和工程质量监管的功能。二是提升“治厕”工作人员稳定度。充分认识到“治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做好久久为功的思想准备,对“治厕”工作固定专班专人,稳定基层“治厕”技术力量,增加人力和物力保障,确保“治厕”保质保量完成。三是提升施工过程巡查度。增加隐蔽工程完工验收程序,制定隐蔽工程验收细则,既确保隐蔽工程质量过关,也不耽误农户施工进度。四是提升改厕问题收集和整改效率。进一步制定问题收集和整改制度,按照“群众不满意的绝不通过、建设不达标的绝不通过、管护不到位的绝不通过、验收不通过的绝不奖补”的要求,明确问题上报渠道和整改时限,并定期将问题和整改情况在全市通报,确保旧问题不再出现在新建工程中。

强化“三个结合”,着力找准方法路径。一是结合污水末端处理设施实际,制定同治方案。结合村庄农户居住密度、黑水灰水分离收集、现有末端处理设施等情况,科学拟定“治厕”末端灰水处理方案,加大灰水治理资金的扶持力度,协同推进黑水与灰水治理,最大程度避免重复建设,减少农户的资金投入。二是结合后期管护成本,制定管护措施。结合农民意愿、清掏成本、资源化合理利用等基本情况,对运维管护成本进行综合测算,因地制宜同步建立健全农村改厕监管、粪污清掏及运行维护等长效机制,积极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治厕”工作,推动“建设+管护+利用”的社会化运行模式。三是结合资源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制定资源化利用措施。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生态循环、田土利用”的原则,结合各地乡村特色优势产业生产需要和农户对粪水的实际需求,鼓励和支持农户开展粪水资源循环综合利用,积极发展绿色农业。

(调研组成员:牟雪松、柯余婷、陈燕、郑华、刘佩龙)

--> 2023-01-11 中共贵阳市委党校2022年秋季县干一班第三调研组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3425.html 1 做好贴近群众的民生工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