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绿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

1月6日,大龙开发区内,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发电产生的腾腾蒸汽,穿过供热管道,抵达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

“我们将发电剩余的蒸汽热能,通过园区内铺设的管道,输送给新型功能材料企业用于生产。”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党建部主任周千杰说,这样既环保又经济,是双赢。

作为第一批落户大龙的企业之一,贵州红星发展大龙锰业有限责任公司于2011年停用效能较低的蒸汽锅炉,每年花费5000万元向邻近的贵州华电大龙发电有限公司购买废热蒸汽用于生产,促进资源体内体外循环再利用,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设施设备更新,加速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腾出精力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风口。

一根供热管,串起千条线。2021年6月,大龙开发区北部工业园全面实施园区企业“集中供热”,供热主管网延展距离约27.8千米,为中伟股份、汇成新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企业送去了安全、绿色、经济的热能。

“秉承绿色发展理念,园区内的传统工业废料已成了新材料企业生产所需的‘抢手货’。”大龙开发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廖明江说,当意识到高能耗驱动经济的老路走不通了,当地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依托传统锰系产业的“老底子”,以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和提高能源发展质量为中心,大力发展锂离子电池材料、清洁煤电、锂离子电池回收再利用等产业,形成产业集群。

目前,大龙开发区多家企业的优势愈发突出,备受行业瞩目。高纯硫酸锰市场份额全国占比80%,三元前驱体市场份额全国占比26%,锂离子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市场份额全国占比15%。

迎着新型功能材料产业发展的强劲势头,铜仁在新兴产业“风口”上加速奔跑。依托已有的红星锰业、汇成新材料、中伟新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企业,吸引凯金、嘉尚、山河智能等上下游企业及补链型企业纷纷落户。截至目前,全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规上企业已发展至69家。

--> 2023-01-1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3338.html 1 绿色发展引领转型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