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王远柏 王瑶
2014年,荔波县月亮山、瑶山地区打响“矿山治理战”,修复了30多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2000余亩。依托良好生态和美丽山水,荔波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7.7亿元,其中,启明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入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去年,旅游总收入159.63亿元。
山高林密、沟壑纵横的荔波县月亮山、瑶山地区,曾经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贫困,都是贵州省南部历史上出了名的贫困山区。
“这两座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直接关系到贵州实施高质量发展的进程。”荔波县委书记叶霖直接道出“两座山”高质量发展的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昔日的贫困山区焕发勃勃生机。不仅生态底色更加亮丽,而且绿色经济成绩斐然。生活在月亮山和瑶山地区的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越来越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强。
小寒时节,寒意阵阵。站在荔波县月亮山区腹地佳荣镇拉易村山顶远眺,山地葱茏,新绿漫向远方。
难以想象十几年前,这里曾经是矿山,除了煤矿,还有铁矿、铅锌矿等,漫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睛。“上世纪90年代,拉易村90%的人都在矿上讨生活。”拉易村党支部书记潘社雨说,樟江水源涵养功能受损,水量渐少、自然灾害频发。
脆弱生态遭到重击,GDP虽然一路高歌猛进,却掩盖不住浑浊的溪流、消失的鱼虾。
2014年,荔波县月亮山、瑶山地区打响“矿山治理战”,修复了30多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面积2000余亩。
拉易村也关停3家采矿厂,植树造林面积达到3万亩,马尾松、杉树、白杨、枫香等越来越多。依托优良生态环境,拉易村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种植南板蓝根、海花草、金钩藤等,村民吃上了“生态饭”。
生态修复,不断创新突破。近十年来,荔波县水土流失治理94.21平方公里,矿山生态修复治理3000亩,森林覆盖率达71.97%。生态保护红线国土面积占比达49.91%、位居全省第二。如今的荔波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最高达18万个,是世界卫生组织标准的100倍。
立足特色,专注绿色发展。依托良好生态和美丽山水,荔波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和生态旅游。截至目前,全县林下经济总产值达7.7亿元,其中,启明中药材种植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入选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去年,旅游总收入159.63亿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
走进瑶山梦柳布依风情小镇,少数民族特色民居鳞次栉比,街道干净整洁,小桥、绿树、流水相得益彰,景美如画。
“我们是从大小七孔景区边上的高桥村搬迁过来的,跟‘老家’相比,这里条件好很多。”何利巧边忙着招呼客人边说,搬进风情小镇,住进了新房子,做餐馆、开民宿,吃上了“旅游饭”,日子越过越红火。
像何利巧一样的搬迁户,在荔波还有1.5万人。他们不仅搬出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大山实现安居梦,而且还实现了稳定增收。
如今,“荔波蜜柚”变成了致富果,“荔波瑶山鸡”飞进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波跑山牛”跑进了“长三角”,绿水青山正源源不断为贫困群众带来金山银山!
荔波县玉屏街道办事处水捞村,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脆蜜金柑大棚里,金黄的果实结满枝头,惹人喜爱。
2019年,由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荔波县建设的占地约1.8万亩的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落地。“园区不仅有技术支持,还帮忙找销路。”入驻园区的贵州启明农业科技公司总经理虞现根说,公司种植的800余亩脆蜜金柑以每公斤超过40元的批发价远销广东等地,年产值预计达200万元。
从2013年6月起,广州市白云区对口帮扶荔波县,两地结下深厚的情谊。今年,白云区财政援助荔波县3747.5万元,主要投向产业发展、就业协作、共建园区,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等项目。
八方支援,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县委副书记、县长马登宏介绍,十年来,国家林草局、广州市白云区、省教育厅和社会各界倾力帮扶,投入帮扶资金9.66亿元,实施项目108个,141家爱心企业捐助4382万元。
“山是荔波的山,水是荔波的水。”马登宏信心满满地说,荔波将始终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让“好风景”和“绿经济”比翼齐飞,把荔波这颗“地球绿宝石”越擦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