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筑牢“四个自信”的稳固根基

薛一飞 杨帅

党的二十大提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如果说历史自信是对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历史经验、历史规律与历史发展前景的坚定信念,那么“四个自信”就是对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的历史自觉。而深厚积淀的历史自信则为“四个自信”夯筑了坚实的历史根基。

历史自信开辟道路自信的光明前景。历史自信既是对历史过往的自信,也是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坚定对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斗历程的自信,也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光明前景的深刻确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不懈地上下求索中开辟的民族复兴之路,是历史与人民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历史赋予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深厚的历史渊源,能够让全体人民更加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美好生活,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才能在新征程上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现阶段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正因为如此,党的二十大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纳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原则之一。这是党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所做出的科学判断。

历史自信厚植理论自信的坚实底气。历史自信建立在辉煌的成就之上。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党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结果,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为理论自信注入了坚实底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的实践逻辑表现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一百年来,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理论引领伟大实践,推动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实践证明,党的百年辉煌历史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引下开辟广阔天地的历史。

历史自信确证制度自信的优势所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源于自身优势的彰显。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则是在历史实践进程中不断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有其独特的历史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是经过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形成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这些制度优势为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生态优美奠定了制度基础,为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历史奇迹提供了制度支撑。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历史自信涵养文化自信的根基命脉。文化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形成的,历史的展开与延续就是文化创生、传承与发展的过程,历史愈加悠久,文化就愈加积淀历史的厚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之中,其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构筑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气度与神韵,这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识,也是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文化缘起。以此观之,坚定历史自信就成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点。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坚定的文化自信还需要对历史形成正确的认知,正确的历史认知建立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只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的知识体系,通过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而不断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与表现形式,不断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活力。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专项研究课题〔MYQYJX202108〕成果)

--> 2023-01-04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2918.html 1 筑牢“四个自信”的稳固根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