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展望2023 实现新跃升

2023年,黔南州将持续巩固“稳”的基础、加快“进”的步伐、拓展“跃升”的空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力争突破2000亿元大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8%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10%左右。

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是: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9万元以上。全员劳动生产率9.9万元/人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4%左右。新增市场主体4万户。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拓宽产业链供应链

全力推动工业稳中快进、加快发力。力争占GDP比重达30%以上,较上年提升1.5个百分点以上。

加快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延链扩能,带动现代化工产值突破900亿元。加速向电芯、电池再制造下游延伸,推动16个已签约项目全面开工,建成投产项目7个,新增投资100亿元以上,确保裕能一期、磷化等投产企业达产满产,新增入规企业7家,年内正极材料和电解液材料链条形成产能180万吨、增长300%以上,贡献产值450亿元以上。

推进现代能源盘存量挖增量,产值增长8%以上。围绕建设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目标,开工新能源项目18个,打造都匀、罗甸、平塘、独山4个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力争并网150万千瓦。

福泉—瓮安千亿级产业园区重点推进“六个一体化”建设,完善45项功能配套设施,加快形成“资源配置—高效利用—壮大产业—带动发展”的产业路径,实现百亿级大型骨干企业“零”突破。

龙里千亿级园区重点提升首位产业聚集度,围绕生态特色食品、商贸物流招引项目50个以上,构建“生产+交易+物流”全新运营模式,打造全省商贸物流重要聚集地。

做强功能提升内核

抓配套强功能,加快城镇大提升,持续做活城镇经济。福泉—瓮安千亿级园区产值跃上700亿元台阶,龙里千亿级园区完成工业产值300亿元,独山贵州南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完成工业产值170亿元以上,惠水经开区、昌明经开区产值分别达160亿元和100亿元。全州工业园区新吸纳就业0.7万人以上。

推进棚户区改造攻坚,确保完成改造1.3万户,实现2020年前存量棚改三年建成目标。推进“15分钟城市生活圈”建设,实现12县(市)试点建设全覆盖。新增(改造)市政道路30公里,城市建成区路网密度达每平方公里8公里以上。

完善“县—镇—村”三级城乡客运网络,实施城乡供水和农村电网改造,农村电网供电可靠率99%以上。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确保乡镇垃圾转运站100%正常运行,省级卫生乡镇达70个以上,新增环境整治示范乡镇30个以上。

扩大有效需求

实施省州重大工程项目670个,争取上级各类资金支持200亿元以上,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00亿元以上,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强化产业投资和产业配套设施建设,加快“风口”产业项目建设,力争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产业投资双双突破百亿元,工业、农业、旅游业分别完成投资420亿元、100亿元、35亿元以上,产业投资占比全省第一。

加快平寨水库、黔南抽水蓄能电站及贵阳至南宁高速、荔波至河池高速、贵南铁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确保分别完成交通、水利投资80亿元、70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0%以上。

重点抢抓工业“风口”加快全产业链招商,引进项目200个、到位资金260亿元以上。加大农业龙头企业招引,引进项目100个、到位资金50亿元以上。瞄准平台型、流量型企业,引进旅游项目30个、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新引进项目开工率95%以上,投产率60%以上。引进优强企业140家以上,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00亿元以上。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紧扣“四区一高地”深化改革,推出一批黔南改革样板。确保荔波列入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力争瓮安、福泉纳入试点范围。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队伍“县管校聘”改革。深化公积金“聚保增”改革,加快将“特岗教师”“三支一扶”“西部志愿者”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建缴范围,保障更多低收入人群住房刚需。

加快推进外贸外资倍增计划,力争外贸进出口增长20%以上,使用外资增长10%以上。持续扩大磷、锑、重晶石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份额,力争突破20亿元以上。着力壮大机电产品、装备制造等新兴产品出口规模,力争达3亿元以上。

汇聚科技教育人才合力

大力实施“七大提升工程”,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32所,新增学位1.3万个,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60%以上。推动常住人口3万人以上乡镇至少兴办2所城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支持都匀、福泉、瓮安创建“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

探索实行重点产业和重大项目“揭榜挂帅”制度。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继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合同登记成交额35亿元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120家以上,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持续实施重点人才五年倍增行动,深化东西部协作人才交流,强化企业育才、高校育才,引进培育急需紧缺人才1200人以上。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争1所以上技工院校进入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盘子。

擦亮绿色生态底色

深入实施多彩黔南靓彩行动,完成营造林55万亩。支持荔波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持续深化河(湖)长制,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持续推进“一河两江”生态修复,大力实施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修复示范工程(黔南)等生态修复项目,新增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与修复面积30万亩、历史遗留矿山治理面积260公顷、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0平方公里。

加快调整产业、能源、交通运输结构,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单位GDP能耗下降3%以上。抓好煤电、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低碳改造,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5家、绿色园区1个。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加强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和管理。支持都匀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支持贵定、长顺创建省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改善民生增进福祉

进一步强化有组织劳务输出,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将输出劳动力稳在当地稳在企业;深入挖掘州内重点产业、重点行业、新业态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持续稳岗拓岗,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出台促进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和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创业若干措施,分类做好高校毕业生、脱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帮扶,精准落实就业创业保障政策。

持续推进“一县一品、一人一技”品牌培育行动,实现每个县(市)充分就业示范村(社区)10个以上,全口径劳动力、农村劳动力就业率保持全省前列。

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推进养老服务机构设施硬件标准化、服务专业化。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常态化抓好“打非治违”,持续深化道路交通、煤矿、非煤矿山、建筑施工、消防安全、危化品、经营性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守住不发生重特大事故底线,确保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双降”。

紧盯整体“守橙”、高风险“退红”目标,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债务风险等级降级试点,加强税源培植、债务置换和资产盘活,深化“综合治债”,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遏制新增政府隐性债务,持续降低政府债务率。加强金融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集资活动,牢牢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

抓实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运行,探索建立“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县乡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

--> 2022-12-3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2478.html 1 展望2023 实现新跃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