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谭支乐
自然风景秀丽、红色文化深厚是许多人对发哈村的第一印象,而对于背起行囊,走进大山深处,与发哈村初次见面的驻村干部冯普来说,还有另一番际遇。
冯普是山东省菏泽市曹县人,2009年大学期间入伍,服役于陆军某部,2011年退役,201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通过人才引进至中共兴义市委党校,2021年5月派驻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担任驻村干部。
“这儿的山真高、真多、真绿!”在山东土生土长的冯普,虽来到兴义工作已有两年多时间,在初入发哈村时,看着连绵不断的青山还是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从平原走进大山,对于这位外乡来的年轻驻村干部来说,一开始并不顺利。“刚来村里时,大家对我这个戴个眼镜、说着普通话的‘外乡人’非常陌生。我说普通话,他们听得费劲,村里人说方言,我完全听不懂,沟通十分困难。”冯普告诉记者,爬山走访也是不小的挑战,以前他学习生活都在地势比较平的地方。一次走访中,他和驻村同事了解到大坪子组饮用水源存在问题,于是和同事们一起步行深入山林。“一起去的同事,都走到老前面了,我疲惫不堪,还在后面找哪条山路能走。”
现在回想起初入村时的种种不易,冯普觉得都是人生里难得的经历与收获。“最开始的3个月,我就这样坚持入户走访,多听多说,与村民建立起信任,逐步消除沟通障碍。这样深入了解包保村组村民的详细情况,我对接下来全面开展驻村工作,才更有了信心。”
全面熟悉情况后,冯普认真思考适宜村里发展的产业项目。2021年,发哈村被确定为黔西南州唯一的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冯普积极思考如何盘活红色文化及红色旅游资源,并以此为依托,全面推动发哈村从基层党建、基层治理、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书写好乡村振兴新答卷。
为此,冯普深入群众,积极参加多个村民小组召开的群众会,并入户宣传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的意义和价值,宣传覆盖群众1000余人次;今年“七一”建党节前后,冯普参与红色美丽村庄讲解工作近30场,积极宣传好发哈村红色历史及相关建设规划。作为一名党校教师,他还结合个人专业特长,参与组织村民开展培训课堂10余次,对发哈村的红色讲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冯普引导村民找准发展定位和经营方向,提升村民对乡村振兴产业项目的了解认识,鼓励村民经营红色旅游民宿、饭店、小吃等发展项目,走宽增收致富的道路。
用真心真情与群众沟通,用实际行动与同事一起为发哈村带来点滴变化,冯普的驻村工作干得认真踏实,发哈村村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驻村一年多,冯普这个“外乡人”,已然是发哈村村民“贴心人”。走在发哈村,不时听到村民非常热情地招呼冯普,不少村民学着用普通话同他交流,入乡随俗的冯普也听得懂、学会说一些当地方言了。
如今,发哈村红色步道、各种景观以及周边的附属设施已全部完成改造,旧貌换了新颜,冯普作为参与者与见证者,心中感慨万千。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接下来的驻村工作中,我将继续讲好发哈村红色故事,当好红色讲解员,提升群众对本土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归属感、认同感、自豪感,激发群众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还要围绕‘一宣六帮’做好村里的各项工作,与村民们一起努力把发哈村建设成为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冯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