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朱迪)“整治婚丧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在贵安新区党武街道摆门村,移风易俗景观小品、标语、宣传栏随处可见,村规民约、红黑榜、“治风”监督举报电话,在关键点位都有张贴。
摆门村98%以上常住人口是苗族,用苗语宣传移风易俗是摆门村的一大特色。为了让村民听得懂、听得进,摆门村还编排了以移风易俗为主题的苗族歌舞并拍摄宣传视频,用民族文化传递“治风”好声音。
“每当有人想办酒席,我们村红白理事会都会上门打招呼,指导事主按照村规民约的要求规范办酒席。办酒过程中,我们也会到现场进行督查,防止报备走过场。”摆门村支委委员陈艳说。
摆门村的做法是党武街道推进农村“治风”工作的一个缩影。组织全体党员干部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指导辖区18个村将“治风”相关内容纳入村规民约、组织各村规范成立红白理事会……党武街道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载体,以推进文明乡风为目标,重点治理婚丧嫁娶陈规陋习,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为号召更多村民自发参与到“治风”持久战中,党武街道打好宣传引导“组合拳”,坚持线上线下宣传齐发力,为移风易俗营造浓厚氛围。线下,组织街道村两级工作人员在逐户开展移风易俗政策宣传,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不断提高群众知晓率和参与度。线上,将移风易俗内容转化为具有本地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宣传作品,充分利用本地苗族山歌与非遗地戏文化优势,拍摄以“治风”为主题的演出视频,制作精美MG动画和“治风”情景剧。
这些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宣传方式,逐渐推动村民转变千百年来的传统思想观念,让移风易俗好政策从文件上落到群众心坎里。
今年以来,党武街道共办理红白事200余起,红事均在1天内办结,单方办酒均不超过15桌,双方合办均不超过30桌;白事均在3天内办结,办酒均不超过15桌;除红白喜事外,其他酒席一律无人办理。文明节俭成为了群众的行动自觉,移风易俗在党武街道蔚然成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