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种植油茶既让荒山绿了,又让我们农民富了。”12月15日,玉屏自治县朱家场镇鱼塘村,年过六旬的姚沅明老汉指着新造油茶林基地说,油茶效益好,他家的30亩老油茶林每年产值超过3万元,去年他又流转山地新种了100亩,增收致富信心更足了。
玉屏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倾斜的过渡地带,油茶人工栽培历史悠久。
姚沅明从小就与油茶打交道,“寒露采茶果、春分榨茶油”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记忆,盼望着卖油发达,但直到自己成了家,有了孩子,仍没有通过油茶走上富裕的道路。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油茶仍处于传统生产阶段:家庭式粗放生产,更谈不上规模化经营。
鱼塘村位于该县油茶主产区,全村老油茶林超过2000亩,但村民仍过着穷日子。究其原因,姚沅明给出了答案:自然生长的油茶树老化,油茶果产量低下;销路不畅价格低廉;大年的油茶树产量高,小年几乎没收成……
为科学抚育新种油茶苗木,帮助村民解决油茶减收、品种陈旧等种种问题,2011年以来,玉屏联合中国林科院亚林所、大连民族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组成油茶全产业链技术攻关团队,推动油茶全产业链发展。
振兴,从一株油茶苗开始。玉屏油茶研发中心主任刘四黑说,他们从全国296个油茶品种中选出了18个适宜在玉屏及周边地区发展的优良品种,建成现代化油茶育苗基地和良种采穗圃950余亩,繁育油茶良种苗木3000万株,形成西南片区最大的油茶育苗基地,确保了优质油茶苗的高效供应,带动周边以及黔东南、黔西南等地油茶产业更新换代。
玉屏油茶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种植密度、垦复、间作、施肥、整形修剪、有害生物防治等方面制定《油茶栽培实用技术手册》,摒弃了过去农户任意栽种、乱用化肥等现象,为油茶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全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
“过了‘三关’,还要‘斩六将’。”刘四黑坦言,油茶具有一次种植、多年受益的特点,稳定收获期长达80年以上。除了育苗和种植,从采摘到加工都不能进行任何化学处理,才能保证茶油纯正、食用健康。
一片油茶林,带富一方人。数据显示,目前全县油茶种植面积达23.45万亩,年产茶油1374吨,综合产值5.35亿元,惠及农户7.8万人。
该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保证茶油质量的基础上,玉屏将持续推进保健医药、日用化妆品等油茶系列产品和生物农用肥料等研发与推广应用,不断提升油茶产品的附加值,推动其朝精、深、特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