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间月月闲人少,一线工人采菌忙。”12月8日,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国白参科创园生产车间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在一条条标准化、现代化的食用菌生产线上忙着采收白参菌,这些白参菌经过细心的挑选和规范的装箱后,24小时之内将运往粤港澳大湾区以及云南昆明的各大超市和蔬菜生鲜市场。
中国白参科创园于2021年9月建设完工、2022年3月正式运营投产,目前已实现日产白参鲜菇5吨的生产能力,累计营收4000余万元,白参菌销往粤港澳大湾区、北京、成都、重庆等地。
正式投产时间不到一年,从最初的“跟跑”到如今的“领跑”,从探索期的模仿到实践中的示范,带来产业巨变的正是科技赋能。
“我们的产品获生态原产地认证,1项专利获授权,2项专利进入实质性审查,发表科研论文2篇……”90后姑娘马布平是该项目的技术总监,从大学本科到研究生再到企业生产一线,痴迷于食用菌研发技术的她一边在付出辛苦,一边在收获快乐。以她为核心的食用菌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如今已发展到12人,其中硕士研究生3人。
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始终将科技创新和技术团队建设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要素,围绕毕节市建设食用菌大市、强市目标,依托科技赋能产业奋力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上闯新路、作示范、强引领,生产车间全部采用行业一流水平的生产制造设备,并配套建设分子研究室、培养基制作室、接种室、菌种资源保存室、栽培研究室等功能齐全的食用菌专业实验室。
白参菌是一种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如今,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自有技术体系,在白参菌等珍稀食用菌的新品种杂交选育及保育、新技术(原料配方等)试验研究、营养成分分析、多糖提取、DNA分子技术标记、菌种资源收集与开发保护、栽培研究、产学研资源搭建等方面都具有自主核心技术。
而食用菌产业作为贵州省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之一,在毕节市也被作为主导产业和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目前,毕节市食用菌种植规模约13.89亿棒(万亩)、产量40余万吨、产值约57亿元,约占全省种植规模30余亿棒(万亩)的三分之一。
近年来,毕节市依托政策支持,深入实施菌种、菌材、主体培育、人才培养、绿色发展“五大工程”,强化品牌培育、产销对接、利益联结,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全市培育食用菌规模经营主体200余家,培育了省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经过不懈努力,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于2021年跻身省级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行列。
“坚持以科技创新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和全省推动毕节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大政策机遇,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科技促品质、以品质保市场、以市场增效益,以效益稳发展。”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白参科创园负责人李尽平怀揣着一个更大的梦想——打造“中国白参菌之乡”,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贡献国企担当、国企智慧和国企力量。
(牟慧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