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驻村,就是“住”进群众心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谭支乐

2021年5月,在兴义市委组织部工作的韩金兵主动请缨,来到兴义市威舍镇发哈村担任驻村干部。刚到村里时,有群众悄声质疑:“这个市里面来的小伙,能在农村待得住吗?”

如今这些村民却由衷赞叹:“原以为小韩就是来挂个名的,没想到他一个小伙子把发哈当成了自己的家,每周至少五六天吃住在村,遇到我们都是笑眯眯的,为大家办了很多实事!”

尽管韩金兵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但初到发哈时,语言障碍、对环境的不适应等,都在考验着这位初来乍到的驻村干部。最让他顾虑的不是条件艰苦,而是能否担起责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做好。

刚一到村,韩金兵立即开展走访入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发哈村是中央红军挺进云南、宿营贵州的最后一站,红色文化资源丰富,是贵州省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之一。

要改变基础设施不完善,人居环境脏乱差的面貌,不能光凭一腔热情。要把外出务工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和高学历的年轻人带动起来,打造一个有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于是他把发展党员工作列入自己重点工作之一。

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韩金兵制定了发哈村“小微权力”清单,对全村有能力的无职党员进行设岗定责,按照党员承诺分任务,引导干部群众转变传统观念,树立发展意识,从以前“围着自家转”到现在“围着群众转”,带动大家为宜居乡村建设出一份力。

要发展,光有干事创业激情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思路。通过广泛的走访调研,韩金兵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干部逐步拟清了发哈村的发展思路。发哈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虽然地处威舍工业园区,但多年来都是以传统种植为主。

借助省级首批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契机,韩金兵与驻村工作队、村干部商议,成立红晟劳务服务公司,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420人,通过参与试点建设村级集体经济增收3万元,群众人均增收3000元。

此外,发哈村着力推进吨袋加工厂、红米种植、红色教育3个特色产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12.56万元。依托临近威舍工业园区优势,发哈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经营吨袋加工厂,现已注册成立兴义市红印编织品有限责任公司,今年7月中旬投入生产经营,预计年产吨袋50万只,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元,可解决30名村民就近稳定务工增加收入。如今,发哈村还计划参股经营红色餐厅、红色书屋、红色教育培训、红色夏令营等,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驻村,就是‘住’进群众心中。”韩金兵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在群众会上认真向村民做好政策解释,听大家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年半多的时间里,韩金兵协调团市委,帮助单亲家庭解决上大学助学金5000元;协调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兴义军分区等部门进行慰问、助学等活动,获赠资金5万余元……

群众反映村活动室空间小,从调研结束开始,韩金兵全力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政策支持,一次又一次找相关部门,终于争取到资金,用于村活动室改造。

“过去咱村活动室是什么样,就一个小会议室,人多开会都挤不进去,一楼去办事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村委会主任郎浩宇一边指着如今四层的村活动室一边说,“功能分区合理,会议室又大,现在乡亲们来办事还能坐着喝杯水再走。”

--> 2022-12-22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1864.html 1 驻村,就是“住”进群众心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