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课题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再次对产业链供应安全稳定作出了部署。企业是产业链的主体,企业强才能促进产业链兴。我省也对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作出了具体安排,将大力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作为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推动工业大突破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贵州大力实施十大工业产业振兴行动、“双千工程”,特别是进入“十四五”时期之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整合资源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涌现出了一批发展动力强劲、市场潜力巨大、带动效应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围绕企业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主导作用,课题组在对重点企业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工信部“链主”企业遴选标准和原则、参照其他省份先进做法、结合贵州实际情况,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我省“链主”企业评价体系。
基于评价分析,我省应牢牢抓住国发〔2022〕2号文件重大机遇,坚持以新型工业化为中心、以“七基地”建设为指引,强化建圈强链、锻长补短、内培外引,着力提升企业经济贡献力、市场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科技创新力,推动“链主”企业再上新台阶、潜在“链主”企业向“链主”企业升级,聚合带动链上企业加快发展,打造全产业链生态圈,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纵深拓展、耦合升级,实现整体价值链跃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助推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
建立“链主”企业梯次培育体系。研究制定贵州省“链主”企业遴选管理办法,建立“链主”企业遴选机制,设立“链主”企业梯次培育库,构建“已有链主企业——潜在链主企业——未来链主企业”三级梯次培育体系。分类制定“链主”企业培育政策,针对性实施“一链一项目库”“一链一策”“一企一策”,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提供一对一政策咨询、申报指导等全过程服务,推动更多企业持续向产业链核心地位靠拢,加快助推企业能级跃升向价值链高端攀升。
围绕“链主”企业打造产业集群。聚焦“链主”企业发展的业务需求,以开发区为载体,加快推动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资源集约、功能集成,不断优化要素配置、提高配套能力,促进产业集聚集约发展。围绕“链主”企业培育一批上下游企业,畅通产业链供应链各环节,以链式效应带动产业集聚,增强产业集群效应。鼓励“链主”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建立供应链备份方案或替代清单,构建稳定配套联合体,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围绕“链主”企业建设智慧产业大脑。以数据资源为核心,融合运用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链主”企业及上下游资源,以“数字产线、无人车间、智能工厂、灯塔工厂”建设为引领,建设全产业链“智慧产业大脑”平台,促进工业产业数字化,实现产业精准决策和数字化治理。依托“智慧产业大脑”平台,围绕“链主”企业绘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图谱”,推进产业链“链主”企业对接上下游企业形成共同体,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耦合发展。
围绕“链主”企业精准招商。将招引“链主”企业作为全省产业大招商目标任务,强力实施“链主”招、招“链主”行动计划。针对已有“链主”企业或潜在“链主”企业的产业链,以“链主”企业、潜在“链主”企业为核心,面向重点区域、锚定重点企业,着力引进一批链上企业,畅通产业链各环节。针对没有“链主”企业的产业链,梳理国内外目标“链主”企业,建立招商长跑机制,积极招引一批“链主”企业。同时,推动招商团队投行化、专业化,切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服务保障工作,助推产业链供应链高质量发展。
加大“链主”企业资金支持力度。强化资金激励,将“链主”企业及其链上企业作为财政资金重点支持对象,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以“链主”为核心的全产业链联合体项目。强化基金牵引,围绕重点产业链,明确基金支持盘子,集中投入、持续投入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细分领域,撬动社会资本,把“链主”做大、链条做长、价值做高。建立以“链主”企业为重点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率先在新能源电池材料、新能源汽车及航空航天等较为成熟供应链制定专项融资授信方案,通过“链主”企业为链上企业融资增信,降低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带动链条企业快速发展。
探索“链主”企业与链上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以“链主”企业为中心,通过资金、专利、技术和订单等纽带,探索建立上下游利益联结机制,带动链上企业组建利益共享联合体,形成上中下游互融共生、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一体化组织新模式。紧扣“链主”企业产业方向,建立“链主+链上”基础配套服务体系,深化链上企业与“链主”企业在项目建设、要素流通、服务优惠等方面建立全方位联系,构建“资源要素畅通、利益联结紧密、服务购销最惠”合作体系。
增强“链主”企业要素保障。持续加大产业链供应链“链主”企业支持力度,加强土地、能源、能耗指标等要素保障协调,为“链主”企业提质升级创造有利环境。对“链主”企业给予用地倾斜支持,新增工业用地优先投向投资强度大、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省能源保供协调机制作用,对“链主”企业用能实行闭环管理,加大能耗指标支持力度,专项保障有利于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项目。布局绿色低碳领域技术创新中心,构建“链主”企业引领、潜在“链主”企业带动、重点企业积极参与的绿色发展范式。
(执笔:金必煌、冷应鸿、汤麒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