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刨汤”宴上说产业 侗家山歌传党音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葛永智

“侗乡人民紧跟党,团结一心昂首前进步伐强。各族协力聚力量,乡村振兴党员带头有担当。干群同心勤致富,继承传统优良作风永发扬。”

油茶架在火铺上,柴火烧得噼啪响。12月9日,铁家溪村村民杨桂花家刨汤宴上,老支书吴先贵领着10多位村民一边准备宴席食物,一边排练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编制而成的山歌。

铁家溪村是玉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最偏僻的侗族村寨,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38%,是远近闻名的“穷村”。海拔高、温差大,人均耕地不足0.7亩,乡亲们也尝试套种过多种作物,但都以失败告终,在发展路上屡屡碰壁。

“曾经生活很困难,无电缺粮种地无水依靠天;五天一场把木砍,赶场去卖才把材料换成钱。”往事不堪回首,村民们只能用山歌作为精神寄托。

“过去条件差,没有稻米就吃红苕。”45岁的村民杨喜坤说,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跑去浙江打了13年工。

66岁的吴先贵当了12年村干部,他认为交通才是村庄发展的最大阻碍。“从村里到县城来回要走4个多小时,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都只能用肩挑背驮。”

记得20多年前,吴先贵买了村里第一辆摩托车,他从县城骑回村里需要停在半路,再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到家。

随着国家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该村的居住环境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水泥路修到家门口,水龙头一拧清泉自然来……”村民潘昌德说起话来头头是道:“现在进村路都有6条,家家户户开上小轿车;互联网以前想都不敢想,当下大家都在搞网购,六旬大娘也玩起了抖音。”

“除了基础设施大变样,村里的产业也慢慢起来了。”村委会副主任潘昌金补充道,在政府的支持下,村“两委”5年前从云南引进50头跑山猪,如今已成为多数村民增收的来源。

欢歌笑语中,杨桂花给火铺添了一把柴,说:“跑山猪适合我们深山养殖,大部分人家都当成年猪招待客人。”

“苦熬了几十年,终于找对了路子。”潘昌金对乡村产业振兴充满了信心。跑山猪经济效益好,他们大干一场,扩建了2000平方米的育肥场。

“吃得好,住得好,发家致富没烦恼;交通畅,产业旺,振兴还靠共产党。”光景一天天变好,铁家溪成立山歌协会编了不少山歌,表达感恩之情。

“铁家溪这几年有这么大的变化,首先是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然后是驻村工作队、街道、村干部的扎实工作、辛勤付出,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柴火正旺,大家继续聊着村里的变化。

火铺有柴火,炕头有腊肉,日子有盼头。杨桂花说,这就是她眼里的好日子。

热腾腾的刨汤肉端上来,火光照耀侗家儿女的火红日子,大家都哼唱:“苦难日子远离去,社会发达如今水平已提高。感谢政府好领导,村美民富人人走上幸福桥。”

--> 2022-12-20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1599.html 1 [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刨汤”宴上说产业 侗家山歌传党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