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从高空俯瞰,拱形的红色大桥与团结村遥相呼应,不远处,以“大发渠”命名的收费站离村庄不过5分钟车程。作为贵州首个因村而建的高速公路收费站,它展示出贵州公路助力乡村振兴的新举措、新面貌。
“通了高速路,到遵义到仁怀都不过20分钟,不管是送鸡进城还是游客上门,我的生意肯定越来越好做!”养过跑山鸡,开着农家乐,辣子鸡炒得小有名气的沈小飞望着大桥,眼里满是憧憬。
有了渠,团结村的日子有了盼头。通了高速路,大家已经准备拥抱更美好的未来。大伙说:“高速修到了家门口,我们在乡村振兴之路上肯定要跑在最前头!”
一渠一桥 初心传承
无论修渠还是筑路,都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正是老支书和建设者们的契合点。
自工程开建起,贵州省公路开发公司仁遵项目办便聘请黄大发为项目办党支部名誉书记,请老支书定期给大家上党课,既讲艰苦奋斗的拼搏干劲,又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更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员初心。
不少工人都记得,炎炎夏日中,老支书和老伴儿背着背包从家走到工地上,眼中充满期许地望着正在快速成型的道路,包里装满的是送给大家的矿泉水和饮料。他疼爱这些为家乡筑路修桥的建设者,就如当初疼爱和自己一起“拿命换水”的乡亲们一样。
回溯起架桥修路的点点滴滴,建设者们对老支书的言传身教历历在目。
“起初,老支书给我们讲他修渠的故事,后来又讲到自己对理想信念的坚守、对安全生产的坚持,这和我们交通建设是相通的,给我们很多启发和触动。”仁遵项目办党支部书记、主任徐应禄说,这也让大家更加坚定了创建品质工程的信心和决心。
大发渠特大桥,不仅在名字上贴合“大发”二字,更浸润着“大发精神”。
在这黔北大山之中,一桥一渠遥相呼应;在这革命圣地之处,红色精神熠熠生辉。
品质工程 奋斗以成
岁末,虽迎着冬日寒风,但站在仁遵高速终点的桃溪互通向远处眺望,徐应禄内心火热,眼眶微润:“苦战五个春秋,今日终迎试运行通车,咱们全体成员的努力都值了!”
胼手胝足日夜鏖战背后,是贵州交通建设者对“品质为先”的执着追求。
全线共有桥梁28座,其中特大桥3座,大桥24座;隧道13座,其中特长隧道3座,长隧道5座,最长的超过5公里。工程艰辛可想而知。
攻坚克难,破题创新,这是“仁遵魄力”。
大发渠特大桥项目采用多项新技术、新工艺,建设期间一系列技术创新获奖,其中大吨位无塔缆索锚固横移施工技术荣获省级优秀技术创新成果一等奖。全线更是多项成果获得贵州省公路水运工程2020年度工程质量安全技术“微创新”成果及“推广类成果”奖。
因地制宜、绿色环保,这是“仁遵温度”。坚持“最少的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理念,项目团队围绕水源保护区,边坡绿化恢复、洞门绿化、门禁景观绿化,让绿意充满公路的每一个角落。
莽莽群山,情牵于斯。通江达海,念兹在兹。
过去,一道“天渠”将团结村发展的希望引进来。
如今,一座“天桥”让团结村彻底张开怀抱,拥抱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