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钟山区有这样一个不存钱、不存物的“银行”,存的是“志愿服务时间”,“提现”的是社区居民你帮我、我帮他——

“时间银行”储存爱传递爱

王华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勇勇

“我一有空就会参加社区的志愿服务,比如环境卫生整治、疫情防控宣传等,参加志愿服务的时间存入‘时间银行’,现在我的‘时间存折’上有20多个小时了!”12月12日,又到建设中路社区了解近期志愿活动的志愿者廖兴隆高兴地说。

在六盘水市钟山区黄土坡街道建设中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有这样一个“时间银行”,它不存钱、不存物,存的是社区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的时间。这是建设中路社区推出的“储存志愿服务时间”暖心服务项目。

翻开“时间存折”,清楚记录着志愿者每次服务的日期、内容、存入时间和余额。在这里,社区志愿者可将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长存入“时间银行”个人账户,当志愿者及其三代以内的亲属需要帮助时,可以兑换其他志愿者相同时长的服务。

在文明实践站厚厚一叠“时间存折”旁边,有一个装着半桶“志愿者币”的透明容器。这些“志愿者币”,是社区对志愿者的另一种量化激励。

建设中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朱建锋介绍,“志愿者每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1小时,可以获得1个‘志愿者币’或选择在‘时间银行’积累时间1小时。在社区对接的商铺里,1枚志愿者币可在羊肉粉店抵扣现金1元,在其他餐饮店享受九折优惠,在辖区大型商超还能享受折上折等优惠。”

“在小区门口的羊肉粉、火锅店消费时,每个‘志愿者币’都可以抵扣1元现金,还能叠加使用。”志愿者白薇说,自己参与志愿服务的初衷就是闲暇时帮帮邻居、为社区的公共事务出点力,但日常消费中能收获这些点点滴滴的“回报”,很是暖心。

朱建锋告诉记者,“时间银行”项目的运行,既能解决了社区居民的一时困难,更联络了彼此感情。“志愿者币”消费如今已成为常态,爱心“小金库”有了更强大的流通能力和储藏价值。

和短期激励相比,中长期激励机制更能体现居民互助资源共享的价值。建设中路社区严格实施“星级志愿者”认定标准和星级评定标准,促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

“以志愿者参加志愿服务累计时间计算,达到100小时即可认定为一星志愿者,达到300小时的认定为二星志愿者,达到600小时的为三星志愿者。”朱建锋说,社区每年开展一批星级志愿者评选活动,让志愿者感受到尊重和鼓舞,进一步激发广大志愿者的服务热情。

“时间银行”不仅储存爱,让爱在社区传递,也激发了志愿服务新活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居民在自己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的同时去帮助他人,也在自己需要帮助时得到爱的回馈。

目前,建设中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共有志愿者851人,累计服务时长超过13500小时,每年开展集体志愿服务活动60余次,社区被评为六盘水市2021年度优秀志愿服务社区。小区群众身处一个有情怀、有温度的和谐社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对小区管理的满意度和社区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 2022-12-15 钟山区有这样一个不存钱、不存物的“银行”,存的是“志愿服务时间”,“提现”的是社区居民你帮我、我帮他——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1254.html 1 “时间银行”储存爱传递爱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