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是全面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要采取措施补齐短板,加快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推进贵州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贵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强“三品一标”深度发展。继续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程;以实施品牌建设提升行动为抓手,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地理标志和有机农产品;从源头入手,建立贵州地方农产品基因库,加大品种培育、优良品种选择培育、传统种源保护等投入。通过“三品一标”的深度推进,实现优势区域优先发展优势产业,优势产业培育优势品牌,优势品牌产生优势产品,优质产品形成优势品牌的良性循环。在标准化和规范化方面,加快制定和修改农村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加大标准宣传推荐力度;通过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促进特色产业生产标准化。在质量监管体系建设方面,完善农村特色产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加快构建特色产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属地管理和生产主体责任。
持续探索创新利益衔接机制。一是制定共谋。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以实地调查为核心,构建专业常态化的第三方调查队伍;建立相关需求反馈体系,根据最新测度信息及时调整,建立特色产业发展的事前保障机制。二是构建共享。执行主体与末端组织对接,将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权利下移到基层,由县乡政府监督使用主体;执行主体与农民挂钩,将特色产业发展资金使用情况纳入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大会议程,由农民监督资金使用;建立双向评价制度,保证农民知情权。三是反馈共汇。拓展特色产业政策反馈渠道,发挥基层组织的传递作用;公布负责人联系方式,保证农民有渠道反馈意见。
建立完善的服务保障体系。一是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化解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资金困难。继续依靠项目获取资金的同时,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农村特色产业,在金融机构方面适度向农村特色产业倾斜。二是人才培养队伍。构建以东西部协作、省内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特色产业专家服务顾问团,提供特色产业技术支持和智库服务。三是土地盘活方面,根据贵州实际,在易地扶贫搬迁转出地积极探索用好“三块地”,通过多种模式开发利用,激活土地资源,带动更多要素投入。
建立健全考核指标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准确的考核指标。省级考核部门分解现行考核指标,根据市州选择的特色产业进行针对性考核,增强考核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二是确立县级考核指标。在市州考核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县级考核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的导向作用。三是构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根据农村特色产业高质量的内涵以及主要特点,按照科学性、稳定性、可操作性等原则,进一步建立健全贵州省乡村特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