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大食物观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吃”的消费需求,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重新审视优势、充分发挥优势。近年来,随着县县通高速、脱贫攻坚、同步小康的实现,贵州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绝对贫困标签,过去贵州发展之“痛”正在逐渐转化为发展之“福”。大梯坡、大起伏和大落差的地势造就了贵州独特的自然环境,立体生态气候优势是众多动植物种繁衍、栖息、演化之地,为绿色健康食品创造了天然场所;多样空间环境优势为林下经济、生态渔业等生态食品提供了自然基础;丰富物种资源优势为多元化食物来源提供了先天条件;传统特色食品工艺优势为贵州充分挖掘传统技艺资源、打造特色风味食品提供了特殊条件。同时,便捷交通区位优势为贵州融入新发展格局、“黔货出山”提供了便利。
既要确保主粮供给、又要多渠道拓展特色食物来源。一是拓展森林食物来源。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二是拓展山地食物来源。积极利用富硒、富锗等元素含量丰富的缓坡地,大力发展蔬菜、精品水果、特色杂粮、木本粮油,因地制宜发展油茶、核桃、花椒,火龙果、猕猴桃、艳红桃、蜂糖李,高粱、薏仁米等。三是拓展河湖食物来源。发挥污染小、水质好的优势,适当利用宜渔水面、农田,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四是拓展设施农业食物来源。以农业高效产业园为载体,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规模低成本生产所需的食物,提升农业效率增加食物产量。五是拓展生物科技食物来源。顺应微生物科技发展趋势,大力发展农业微生物产业,向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六是拓展传统工艺食物来源。进一步挖掘传统特色风味食品价值,向传统特色食品加工技艺要食物、要美味。
在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在建链补链延链强链上下功夫。一是构建“物竞天择”的空间布局体系。着力培育立体型农业,按照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的原则布局主体功能区和优势生产区,高起点、高标准创建一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示范区和省级现代特色林业产业示范区。二是构建营养均衡的食物产品体系。增强主食粮油供给能力,做强特色杂粮食品,做大畜牧水产食品,做优林下生态食品,做精科技功能食品。三是构建产销顺畅的生产经营体系。推动农田坡土基地化,保障粮食安全;加强设施农业载体建设,形成设施农业优势产区;大力发展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值;强化科技赋能,提高食物科技含量;畅通大食品销售网络,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大食品流通体系;培育壮大大食品经营主体,打造一批食品产业联合体;打响“黔字号”绿色生态食品品牌,树立贵州大食物产业品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