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龙 王颖 田儒森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持续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贵州新能源汽车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157.9%。但同时,新能源汽车的配套短板也逐渐显现——“充电桩焦虑”成为困扰广大新能源车主的问题。对此,天眼新闻记者进行了实地走访。
一桩难求:长效管理遇瓶颈
近日,有贵阳市民向“天眼问政”栏目留言,随着新能源车越来越普及,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也在各地展开建设,但充电位有时会被燃油车占位,或是充电桩建而不管无法使用等问题仍然存在,导致想充电时往往“一桩难求”。
随后,记者针对市民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走访。在贵阳市中华中路人民剧场电动汽车充电站,记者观察到,燃油车停车区域已被车停满,有3辆燃油车占用着充电区域。另一边,3个充电桩的充电枪在使用后,被随意放置在路边。
同样的情况,在遵义路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也有出现。有市民反映,这里的充电桩建而不用,燃油车与新能源车混停的情况已是常态。记者现场扫码发现,该停车场充电桩无一例外皆是离线状态,无法正常使用。
记者致电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负责人得到反馈称,由于充电桩设备过于老旧,一辆新能源车充电可能要花7到10个小时,而场地要收取每小时3元的停车费,从市民经济利益考虑进行了关停。
走访多地后,记者发现存在问题的充电站、充电桩大都存在管理维护人员缺位、保障缺乏、管理缺失的情况,同时,建设布局、场地设施、标准统一等要求亟待科学合理且切合实际的规划。
市民呼吁:加强运营解难题
“作为运营车,我们用电需求大,一天一般要充电两次,如果遇上高峰期还得排队。所以高效快速是大家的首要考量。”网约车司机刘师傅说,希望贵阳市中心城区能够建设更多配套合理、服务优质的新能源公共充电场所,满足市民需要。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市民认为,应该进一步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创新运营模式,在提高充电桩利用率的同时,方便车主充上电、快充电。
在贵阳市市北路一处新能源充电站内,其新颖的硬件配套设施和多元的服务,让不少车主眼前一亮。
该充电站占地面积3300多平方米,配备了20台智能直流充电桩(快充),可同时为40辆新能源车提供充电服务。此外还增设有商超、餐饮、车主休息区等设施,推出以充电场景为基础的多元生态配套设施服务。
“该充电站是云岩区首个村企合作共建项目,今年5月底正式动工,10月底正式试运营。充电站的落地不仅方便了市民,也为村里带来了经济效益。” 云岩区黔灵镇黔灵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春红介绍,此前该充电站所利用的土地一直未进行开发使用,选址建设工作中,村企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有效解决了村闲置土地利用、村集体经济发展、市民充电需求满足三大问题。
政策支持:提升保障在行动
针对充电停车难、充电设备使用不规范等问题,记者联系多家充电桩所属公司后得到答复:将及时联系工作人员前往查看充电设备使用情况,同时也呼吁新能源车主充电后及时将设备归位,以免影响他人使用。
针对燃油车占用专属充电停车位的问题,将协调停车场管理方进行加强巡查、及时劝导,工作人员则会定期进行充电设备的巡查与维护。
对于设备老旧的充电桩,人民广场地下停车场负责人答复称,结合市民的反馈,下一步会先行重启充电桩的供电系统,同时也会积极与充电桩企业沟通,规划进行充电桩设备整体升级更换,以方便新能源车主的充电需求。
贵州省能源局数据显示,目前,全省已建成充电桩超2.6万个,32对高速公路服务站建设了充电基础设施,充电能力达89万千瓦,可较好地满足全省5.9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11月22日,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联合印发《贵州省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在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方面,提出将推广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覆盖,打造全省统一的智能充电服务平台,推进“互联网+”充电设施建设和应用,加快实现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乡乡全覆盖”。
随着顶层设计逐步清晰,谋篇布局逐步完善,更多更好的充电基础设施将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充足“马力”,为群众的出行方式带来更丰富的选择和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