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萍美 杨婼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弘扬和践行伟大建党精神。从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来看,它是基于中国共产党对自身政党文化的历史积淀、对自我思想境界的价值凝练以及对自身社会实践的理论升华。我们需要从生成逻辑、结构体系、表现形态、动力根源四个层面科学、完整、深入地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本质内涵。
历史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
依据党的百年奋斗时间脉络,党的一大召开是党创建历程的正式开端,是党百年发展历史的逻辑起点,伟大建党精神在这一特定历史发展背景中开始孕育与萌芽;党在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不同发展阶段则是伟大建党精神不断凝练与升华的过程。伟大建党精神既具有历史的生成性,又具有历史的传承性与创新性。
伟大建党精神源于中国共产党先驱们追求民族复兴的实践,一经形成,就深深融入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血脉之中,使党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状态,为党救国、兴国、富国、强国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历来十分重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与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广泛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理论前提,也是伟大建党精神生成的理论前提,在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与探索中呈现出继承中创新与发展中扬弃的理论品质,建构了伟大建党精神深厚的理论底蕴。
中国共产党理论学习与探索的过程,也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先进的意识(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实践的产物,自然会对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起到积极作用,是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精神之源。同时,建党实践活动是建党精神的物质载体。
整体性、层次性与稳定性的有机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内在整体性特征。从历史纵向性上看,它横跨党的发展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聚焦于党的建设进程中的精神生产,具有内在统一性;从现实共时性上看,它关涉到党在多个实践领域的建设内容,对当前的现代化建设仍发挥着价值引领与精神动力的重要作用,并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继续发展。
伟大建党精神是一种集体自觉意识,一方面,在横向结构层次上,全面、系统的涵盖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要素、“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政治要素、“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精神要素与“对党忠诚、不负人民”道德要素;另一方面,在纵向结构层次上,渗透着对党、国家和人民的理性认知与深厚感情,凝练着的敢于斗争与敢于胜利的顽强意志,秉承着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担当使命,是知、情、信、意、行的有机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内在稳定架构的逻辑体系,它永存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高尚情操,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这种稳定性也表现在对百年建党实践活动的抽象概括与超越,是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积淀而成的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
政治性、人民性与价值性的有机统一
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如一地坚持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坚守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信仰,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实践活动中不断得到强化和提升,从而使党的执政能力与执政水平得到不断发展,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品格更加鲜明。
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如一地秉承着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展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伟大建党精神,始终如一地践行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并将其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价值实现与价值诉求的内在要求,体现出深层的价值性。伟大建党精神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面貌与精神状态,彰显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主体性、内生性与聚合性的有机统一
孕育和培育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而是以党的领袖人物为代表,以党的各级组织及成员为主体,以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领导组织起来的人民群众为基石等各种积极政治力量的多元建构。伟大建党精神的主体性意味着其存在于中国共产党及人民群众之中,是被全体党员所认同与遵循的思想观念与价值理念。
伟大建党精神的孕育与产生源于中国共产党人自身精神世界的现实需要,是自身精神生活的现实映照。孕育与触发伟大建党精神的现实动力是由党本身内在的自觉引发的,由中国共产党人内在需求所推动的一种自觉生发,其内生性蕴含着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规律,是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中所生成的以不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为目标的主动愿望。
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一个历时性的累积性发展,而且也是一种共时性的精神提升与升华,呈现出一个不断累积与不断重塑的动态聚合过程。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的伟大建党精神,是对党在不同历史时期围绕完成不同历史任务形成的一系列伟大精神的高度整合。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本文系教育部项目〔20XJA710002〕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