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机械与电子工程系投资590万元修建的汽车维修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里,学生们正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展钣金修复、喷涂、发动机拆装等技能实训,老师讲得生动,学生听得仔细。
据机械与电子工程系副教授梁大鸿介绍,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技能,更多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该专业之所以能成为该校的“王牌”专业之一,原因就在于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投入350万元的建筑智能实体模型与信息化项目,预计在2023年初就可投入使用。届时,学生将能更直观感受每一个施工节点的实物构造及虚拟三维模型展示,有效‘吸收’理论知识和提升建筑技术技能。”实训基地建设进度加快,让水利电力工程系建筑类的师生无比喜悦。
这都是该校将人才培养与学科实训结合起来,通过“匠心”管理、“匠心”服务、“匠心”教学、“匠心”学习构建“匠心学院”,培养更多高素质能工巧匠的一个个缩影。
为了培养学生的“匠心”,该校聚焦短板、实际,着力实施“高标准实习实训基地、高水平重点专业群、高素质‘双师型’队伍”“三高工程”,加快推进6个重点专业学科以及4个重点专业群建设,推动人才培养平台更加丰富、培养体系更加完善。目前,该校已累计投入5221万元建设实验实训室114个,其中,高标准建成了4个省级实验实训基地;对16个项目28个实训室进行新一轮更新改造并新建一批实训室;投入100余万元建设的省级骨干专业药学专业已通过验收。
“没想到我们学校这么牛!”上个月,在该校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现任学院学工部教育科副科长张田田的指导下,该校“星问”团队创作的项目荣获2022年“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总决赛特等奖。
这是该校发挥校内外人才、科技、学科等多方资源优势,为人才培养嵌入了“技能心”,取得的育人佳绩之一。
2018年以来,该校共引进硕士以上研究生59人,有“双师素质”教师225名;近年来,为社会输送了11970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近5年来,师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获奖258项……
作为立足黔西南的院校,该校坚守教育初心,引导一批批广大师生带着科研成果、带着技术进企业、进乡村、进农家,以“匠心”致“初心”,全力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鲜活的“人才动力”。
(黄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