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巍娥 王远柏 王瑶
小雪时节,寒意阵阵。
站在荔波县佳荣镇所在的月亮山顶远眺,山地葱茏,新绿漫向远方。
“你看,山脚下那一片,就是我们的海花草基地,明年春天就会一片嫩绿。”村民欧启环站在山上说道。
在他的记忆里,10年前,这里却是另一番模样。
过去,这里石漠化严重,大小矿坑扯开一道道扎眼的口子,月亮山像得了“斑秃”“牛皮癣”一样,黑一片黄一片。
生态破坏了,产业也发展不起来,村民们主要依靠开采煤矿来讨生活。
“黑色发展”不可持续,绿色发展才有未来。月亮山是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重任迫在眉睫。
欧启环所在的威岩村,曾经有家威桑煤矿。7年前,威桑煤矿关停。
2016年,欧启环回乡务农,打算种水稻。原本是想借此改善生活,没成想,第一批秧苗种下去,一场小雨,苗就被冲走了一半。欧启环这才得知,自己承包的这片田地含硫,再加上地势高寒,水稻长势也慢。
他着急,却不甘。“不是良田,我也要把它变成良田!”就这样,欧启环开始和这片地“较劲”。
专家一个个找,办法一个个试。水稻种不活,就改种草。在镇党委和政府推荐下,欧启环外出考察,解锁了新的财富密码——海花草。
种植海花草,他是有底气的。“矿区土地含硫,非常适合种植海花草。”
回到家后,他就撸起袖子开始干。他利用威桑煤矿低产农田,建成海花草种植基地。
如今,他种植的50亩海花草,年收入超过40万元,同时带动村民就近务工,带领大家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没想到这个烂泥田,竟然是个‘聚宝盆’,我家世世代代都是农民,只会干农活。”欧启环兴奋地说,“种草”让我打破了传统务农观念,开启了致富新路子。
“这些田地不属于高标准农田,所以‘种草’更合适。”佳荣镇党委书记胡安松解释,海花草不仅可以涵养水源,还可以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现了生态与发展双赢。
斗转星移,如今,月亮山下,海花草长势越来越好,地也越来越肥,矿山变成了绿山。
海花草的示范效应,也带动了其他村民。“你种草了吗?”的问候语,在月亮山渐渐流行起来。
“未来,这片地会越来越好,日子也会越来越甜。”欧启环说。
■记者手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月亮山,记者在采访时看到,有的小矿坑已被回填覆绿,与青山融合得天衣无缝,成为美景的一部分。板蓝根、铁皮石斛、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延伸到山间地头,沉寂的山坡变了模样。
像欧启环一样“种草”的故事,在整个月亮山还有很多。他们因地制宜发展产业,让绿水青山带富更多乡亲。
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只有人人参与、人人尽力,才能实现人人享有。
农村更需要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引导乡亲们提高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增强致富本领,才能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