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毕节市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推进非遗的保护传承发展。同时,紧扣围绕支持“创建黔西北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重点,全力推进毕节市文化遗产工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建立完善组织机构,夯实人才保障基础。市级成立了文物局(非遗保护局)落实编制9人,8个县(市、区)均单独成立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非遗的保护传承工作。2019年机构改革,毕节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专门设立了文物和非物质遗产保护科,进一步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力量。
建立完善传承体系,打牢保护传承基础。毕节组织全市各级非遗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配合,实施市域全覆盖调查,通过文字、图片、音像等方式对项目进行记录。共调查记录非遗名录项目1000余项。根据价值不同,公布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体系480项、传承人体系311人。
建立完善培训机制,推进保护传承开展。编制项目保护方案,把非遗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非遗传承人基地、生产性示范基地,认定非遗工坊,通过家庭式、师代徒、生产式形式,举办研培班,开展非遗进校园培训,定期举办自然和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展系列非遗活动等多形式开展非遗传习传承活动。
建立完善利用机制,推进非遗创新发展。鼓励传承人依托苗族刺绣、蜡染,彝族漆器、砂陶等传统技艺类项目建立公司200多家,研发创新非遗文创产品200多项,组织非遗歌舞进景区演出,在景区设置非遗集市,建立非遗商品专柜,设置非遗体验项目,不断创新非遗利用方式,拓宽非遗利用渠道,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共同发展。
(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