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宏远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贵州需要发挥比较优势,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度融入国家内需体系,加强区域合作,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只有乡村得到振兴,农村经济才会迸发活力,农产品供给才会更加丰裕。也只有收入切实增加,农民才有意愿和能力进行消费,农村购买力才会大幅上升,农村大市场方能得以构建。在推进乡村振兴中,我省要不断探索要素市场化配置模式,深化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本着自愿原则,我省可鼓励农民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实现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到期进行“分红”,实现增收创收。城市居民也可投资入股,为城市资本下乡提供可行途径,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培育城市群都市圈。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城镇化率超过50%之后,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功能将持续增强,开始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融入发展的都市圈。2021年,我省城镇化率为54.33%,全国城镇化率是64.72%,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差距。我省需要加快黔中城市群培育发展,持续实施“强省会”行动、促进贵阳贵安融合发展,打造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和遵义都市圈,促进钟山水城、七星关大方、凯里麻江同城化发展,不断增强省会和重要节点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同时加快发展一批小城镇,提升城镇功能。不仅如此,我省还要积极融入成渝、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通往更大的国内循环格局。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强大的产业集群是构建和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物资支撑。要大力推进产业振兴行动,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提升我省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循环畅通高效、产销协同并进。我省的基础能源产业、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优质烟酒产业、新型建材产业、现代化工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础材料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医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山地特色农产品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应重点扶持和大力发展,并打好这些产业的“组合拳”,发挥产业的聚合效应。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加快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我省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重点推进陆运通道建设。发挥广东作为我省进出口货物的首要集散地作用,继续组织开行黔粤班列和中欧班列,固定开行中老班列,并借鉴重庆、云南、四川等省市经验,出台对这些班列的配套支持政策,巩固和提升我省在西部陆海新通道中的枢纽地位。二是培育发展水运航道。我省应着眼全国大战略和周边省份水运通道建设大趋势,推动南北盘江—红水河(珠江水系)与乌江(长江水系)两大水系“通江达海”,配套规划口岸设施,提前谋划水运口岸建设。三是申报新口岸机场。我省目前只有龙洞堡国际机场和遵义新舟机场两个正式开放航空口岸,应积极争取国家相关部委支持铜仁凤凰机场申报正式开放口岸。四是切实推进贵阳、遵义无水港建设,实现广州、深圳、北部湾等沿海港口功能“内移”,推动港口企业、班轮公司以及海关机构在无水港开通港口服务、引进船运公司、完善海关功能,同时推动开行无水港至沿海港口的专线班列,打造便捷、可靠、经济的运输通道,建设以贵阳、遵义为中心的国际货运物流多式联运辐射网络,使贵阳、遵义无水港能真正发挥海港作用。
加快融入新发展格局,需要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需要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贸易创新发展。我省要充分利用RCEP在市场开放、关税减免和经贸合作等方面的优惠条件,积极构建开放型产业体系,培育外贸拳头产品,有效拓展国际经贸交往与合作。目前,肥料、镍钴锰氢氧化物、食品级磷酸、白酒、其他磷酸钙、可变电阻器、存储器的集成电路、轮胎、钢铁及其制品、液晶显示器彩色数字电视接收机是我省出口到RCEP成员国的优势和主导产品,我省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增加供给,扩大出口。我省与RCEP成员国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是旅游。我省可出台便利化和优惠性措施,如免门票、增加直飞国际航线等,吸引RCEP成员国民众赴黔旅游。此外,我省还要进一步举办好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和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充分发挥这些平台的重要作用,提升我省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并根据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努力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升级为中国—RCEP教育交流周。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