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陈阳
“锣鼓响器铮铮响,村里群众聚拢来,花灯歌舞跳起来,听我来宣传宣传……”11月23日,思南县文家店镇龙山村,该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张锋正在指导花灯文艺队编排节目,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文艺队所演唱的花灯调子,正是由张锋编写。
以文艺形式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鲜活生动、通俗易懂,让群众参与其中、入脑入心。这样的工作,张锋干了25年。
1997年,张锋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文家店镇综合文化站,从事文体广电旅游工作至今。初到文家店镇,张锋就被这里浓郁的民俗文化吸引。在龙山村,每逢过年,花灯戏(思南花灯戏)国家级传承人刘胜杨便会带领花灯队敲锣打鼓,走村串寨,为方圆数公里的村寨带去祝福与欢乐。
“村民们集中观看花灯的场景热闹非凡,那种源自骨子里的热爱,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张锋开始沉下心来研究花灯戏文化。
刚开始,由于缺乏了解,张锋就跟着花灯表演队走村串寨,积极向专业人士请教,用笔纸记录花灯词,闲暇时,他时常翻阅相关资料。多年钻研下来,他已成为花灯戏方面的专家,深受各大花灯队信赖。2006年,花灯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时代下,如何让传统的花灯戏推陈出新?”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张锋开始思索传统民俗文化的新传播方式。“只有顺风而行,才能一路平坦。”张锋用抖音、微信等平台更新花灯队动态,让更多人了解、喜爱花灯戏。
“现在群众的物质生活越来越殷实,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更加丰富。”张锋还在全镇每个村都挑选数名文艺骨干,组建文艺队,并与文艺骨干共同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将理论融入文艺节目,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党的好政策。
如今,在张锋的带领下,文家店镇已培育出文艺骨干20余人,成立4个文艺演出团队和14支文艺队,“送文化”活动覆盖全镇12个村1个社区,78个村民组。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将继续壮大全镇文艺队伍,积极推动基层文化活动创新,以文化振兴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张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