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借助区位和政策优势,杨再祥的民宿一间间开起来,榕江县大利村的游客一天天多起来

借势“桥头堡” 山村享未来

榕江县融媒体中心 黄透渊

11月27日,一个寻常的周末。清晨,山腰的雾气还未散去,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镇大利村已经热闹起来。

一群来自东莞的“老广”正在品尝房东、大利村人杨再祥为客人们准备的早餐,榕江卷粉、包谷粑、芋头糕、甜酒汤……丰富而美味。大家讨论着当天的旅行线路,时不时来几句广东普通话征求他们口中“杨老板”的意见。

“这些年从广东来大利玩的人越来越多,这是我在村里开的第二家民宿了。”杨再祥说。

杨再祥所言的“这些年”,源起于2014年。

大利村,临河而居、依山而建,从高处俯瞰,错落有致,像隐于黔山深处的一艘船。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大利“封存”了许多不被人打扰的美景,也远离了都市的喧嚣。

彼时的杨再祥,成为“离家雁”南下务工,搞过客运,当过厨师。

2014年底,贵广客运专线开通,一条高速铁路通道,直接把榕江连上广州。那年的冬天,杨再祥乘着高铁,怀着新鲜,回乡过年。

“没想到,让我更新鲜的是,大利村居然已经有外来游客,还都是坐高铁来的。”

村里时不时冒出来的客人,被大利古朴醇厚的侗族文化深深吸引,拍照、写生……纷纷在仿佛“世外桃源”的大利探寻乡愁。

不过,杨再祥也注意到,“他们想吃东西却没有餐馆,想留下来但住宿条件差,房间太少,想了解侗族文化更是没有导游。”

“大利也有市场潜力!”杨再祥相信一方水土能养一方人。开间民宿的想法在杨再祥心中慢慢成形。

有梦想,就得付诸行动。2015年,望乡客栈应运而生。

客栈沿袭传统侗族建筑风格,每间客房配备独立卫浴和空调,不仅能与侗族文化零距离接触,还兼具了温馨和舒适。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因为投入得早,杨再祥很快享受到这波“高速引客”的红利,每年给他带来近10万元的收益。

之后,好消息源源不断地传来:

2019年,荔榕高速通车;

2020年,剑榕高速通车,同年雷榕高速破土动工。

2022年4月,《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黔东南自治州“黎从榕”打造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的实施意见》印发。

《意见》把榕江定位为“桥头堡”的同时,还大力支持榕江县区域性支点城市建设。

有多条对外通道,有政策的加持,榕江的发展条件越发凸显,吸引力也越来越强。最明显的莫过于榕江与大湾区的旅游互动,将越来越多的游客带到了大利村。

“人来得多,客栈容量都跟不上游客流量了。”杨再祥说。2021年,他的第二家客栈正式营业。

有了客源积累,杨再祥还办起了写生基地,并与4家院校签约,每年都有上千名学生来到大利村。仅此一项,不仅自己获利,还带动村里所有客栈每年增收40余万元。

据了解,目前榕江至广西融安高速公路已进入施工阶段,榕江至黎平高速公路以及榕江至广西宜州高速公路也已纳入规划。届时,连接榕江的高速通道将达到8条。

可以预见,随着“桥头堡”的不断打造,随着交通网的不断完善,榕江将串联起更广阔的天地,大利村亦会乘势迎来更多游客在此品味“诗和远方”。

而杨再祥也在考虑:“我们还要持续丰富、更新客栈的民族文化体验项目和农耕实践活动,让更多游客乐在其中、爱在其中。”

--> 2022-11-29 借助区位和政策优势,杨再祥的民宿一间间开起来,榕江县大利村的游客一天天多起来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9711.html 1 借势“桥头堡” 山村享未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