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康码”看病就医“一码通用”、电子健康档案逐步向居民本人开放、同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出生医学证明电子证照应用推广……
当前,翻开贵州省卫生健康委“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给人的感受就是“新”“实”“硬”。
大数据赋能下,健康领域的科研活动在效率上发生了跨越式的变化。与此同时,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新时代提出新的大健康命题,对科学研究的突破式创新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贵医附院通过健康和医疗大数据项目,提升医疗卫生现代化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
该院“新型多病种多组学医疗人工智能系统的研发与应用”项目获批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全国仅6家单位获批;“贵州5G+预防式健康管理医工结合试点项目”成功入选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5G+医疗健康应用试点项目名单”……相关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发挥医工结合的创新优势,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效率,探索新的诊疗方式和健康管理模式,引领大健康产业走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同样,省医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认真履行公立医院的责任和义务,在谋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致力于提升全省医疗卫生系统整体效率,促进全省医疗卫生事业协同发展。
为提高服务效能,惠及更多患者,省医结合贵州省情与患者需求,大胆探索医联体建设贵州模式,按照“合作、共赢、创新、发展”的理念,采取医联体建设、“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组团式”帮扶、三级医院联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不同帮扶模式,从医院管理、诊疗技术、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实施全方位立体式帮扶,不断完善健康扶贫长效机制。
携手共进,比肩前行。遵医附院通过建立医联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专病联盟等形式,实施“大手”拉“小手”,以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为抓手,帮助成员单位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当地留下了一支支“带不走的帮扶队”。
同时,遵医附院还利用“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成立了远程医疗中心,与全省199家县级医疗机构搭建了远程会诊平台,覆盖所有医联体成员单位,不断优化了现有分级诊疗体系建设,提升了基层医院服务能力。
此外,为加强对抗疫工作的科技支撑,针对疫情研判、疾病诊治、隔离防护等一线技术需求,从病源分析、传播阻断、快速检测、临床诊治、药物筛选、装备研制等方面,遵医的医护科技人员积极申报,早期就获得贵州省新型冠状病毒防控科技攻关专项16项,合同经费高达713万元。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全省卫生健康科教工作者将砥砺奋进、开拓创新,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为助推贵州省成为全国重要的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区和人民生命健康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