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也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有力武器。
贵医附院积极参与国家干细胞临床试验的规范引导,探索干细胞临床应用,布局未来临床新技术发展。其牵头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二型糖尿病临床研究项目”“注射用间充质干细胞(脐带)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两项干细胞临床试验项目不久前在国家卫健委备案成功,标志该院原创性临床新技术取得新的突破。
以临床科学问题为中心,加大原始创新力度,不断加强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申报,贵医附院近三年获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逐年增加,2022年实现历史性突破,获56项,在西部欠发达地区医疗机构中位列第一;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科研项目经费170余万元,位列全国89位。为促进医院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实质突破,贵医附院科研部门理顺工作流程,制定专项制度,以项目为抓手探索医院成果转化路径。目前该院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备案专业达30个,器械临床试验备案专业达39个,连续三年入围全国GCP机构药物临床试验量值排行榜前百,是贵州省唯一入榜医院。
而在遵医附院脊柱外科,由廖文波教授带领的脊柱微创技术团队并不满足于将开放手术做到极致,长期致力于脊柱全内镜技术的研究与临床应用,践行“微创精准外科”的技术理念,将脊柱全内镜技术应用于治疗各种复杂、疑难脊柱退行性疾病,率先在国内外建立起覆盖颈、胸、腰椎退行性疾病治疗的微创技术体系。其中9项技术为国际上首次报道,部分达到先进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该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充分显示出创伤小、疗效佳、恢复快、费用低、痛苦少等优势,并且已在省内外多家医院推广应用,相关研究成果获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反哺科研工作。在贵州省骨科医院,“一种膝关节术后恢复装置及系统”实用新型专利被转化为产品后,该院成立“贵州省骨科医院青年创新基金”,基金经费主要来源医院专利转化的收益及医院自主投入。
该基金每年组织1次,重在鼓励医院40岁以下在职员工参与发明创造活动,支持医学研究相关领域的“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活动,资助金额每年10万元。
近年来,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医疗水平提升的愿景和广大卫生健康科技工作者对科研平台的需求,同时为全省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省卫生健康委每年定期开展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该项工作结合我省人群健康和疾病防治状况,强化科研工作要为提升公共卫生防控能力和医疗救治服务能力的导向,面向全省各级各单位积极参与卫生健康科研创新工作的人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十三五”期间,省卫生健康委科学技术基金项目共立项784项,省级财政资金共资助1278万元,项目涉及86个专业,内容包括了重大疾病、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治疗、护理等方面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同时还针对重大传染性疾病及公共卫生防控的突出问题,开展相关防控、监测、检测技术研究。另外以提升卫生健康管理效能为目标,开展具有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医疗机构管理、卫生健康政策、卫生健康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