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孙蕙 华姝
“现在已不再是从前了,我们是顾家挣钱两不误,日子越来越红火了。”说这话时,龙章寿高兴中透着满满的底气。
龙章寿的傲娇是有底气的——
“耕地流转得租金,劳动就业得薪金,入股分红得股金,一地生三金,致富有信心。”腰包鼓了,龙章寿说话都顺溜多了。
龙章寿是锦屏县三江镇平金村令冲寨村民。11月16日,记者在令冲寨“汇龙谷”草莓园见到龙章寿时,他正与其他务工村民一起给草莓铺膜。龙章寿告诉记者,这是他的第二份工作,另外一份工作是在令冲寨建筑劳务公司上班,每天工资140到200元不等,这几天因为公司活少,才选择在村里草莓园上班,“在村里不愁没活干,天天有钱赚。”
“他以前可不是这么想的。”接过龙章寿的话,平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龙家文说,当年,一直在外务工的龙章寿选择留在家却是“无奈之举”,既害怕村里没活干,又担心工资低养不了家。奈何父母年老多病需要照顾,他才不得不留了下来。
“这不是村里现在产业多了,活儿也多了嘛。”见龙家文“揭短”,龙章寿红着脸解释。
坐落在群山之中的令冲寨是一个典型的苗族村寨,由于山多田少,长期以玉米等传统农作物种植为主,收入低,活路少,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贴补家用。
随着国家脱贫攻坚步伐不断加快,村里的发展开始逐渐有了起色。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是继续外出,还是留下,成为摆在龙章寿等村民们面前的选择题,也是必答题。
2019年,锦屏县制定了“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清零”的目标,令冲寨要如何才能在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中不拖后腿?
调整产业结构是最好的出路!
在村“两委”带领下,令冲寨依托生态良好的自然资源优势,流转闲置土地,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发展产业,按照“土地租金+务工工资+按股分红”的收益方式,建立起产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力争通过一村多业打消收入顾虑,留下外出的村民。
“种油茶、种草莓,养鹅、养鱼、养蜂、甲鲤混养……算下来得有10多种产业。”龙家文掰着手指头数了一下村里的种植养殖品类说,现在,令冲寨已形成了山上油茶、田中莲鱼、坡边养鹅的立体化产业发展格局,全寨现在有劳务公司一家,令冲股份经济合作社一家,家庭农场(“汇龙谷”草莓园)一个,鹅场一家,加上产业基地,一年四季都有用工需求,“只要村民不偷懒,就能保证人人有活干,户户能增收。”
龙家文说,令冲寨现有村民167户,674人,现在大多选择在家就近务工,40到60岁的村民40余人,仅去年,令冲寨建筑劳务公司支出的务工费就有60余万元。
村里无闲田,更没有闲人。
“来两斤肉,今天要多炒几个菜。”难得休息一天的村民龙政委正在积分超市买菜,他家现在可是村里的“高收入”户之一,他本人在劳务公司上班平均一个月工资4000多元,爱人在合作社务工一个月收入也有3000元,“加上土地流转费、合作社分红这些收入,一年12万还是有的。”
“应该不只这些吧。”龙政委报出的“收入账”让一旁的龙久武忍不住“爆料”,称自己经常和龙政委一起干活,遇到用工需求大时,像龙政委这样年轻力壮的村民都能选到工资高点的活儿干,最高时一天能有200元。
“这倒是真的,我的农场一天的工资平均100到120元,只有50岁左右的或者女工才愿来我这里干。”刚好路过的令冲寨“汇龙谷”草莓园负责人龙幸接过了话茬,略显无奈。
龙幸的“无奈”,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派驻令冲寨的驻村第一书记俞晨晨看来,不失为一种好现象,“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令冲寨的用工竞争很好地证明了村民务工不再被选择,农村产业正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夜幕降临,村路上,务工的村民正在陆陆续续返家,说笑声、嬉闹声、招呼声间或传来,白天还寂静恬淡的令冲寨一下子热闹起来,时不时飘来阵阵饭菜香,幸福的味道一直在持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