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民生建设

■ 邱中慧

民生事业发展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民生建设既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又是不断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保障。

民生建设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出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民生领域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总的战略安排中,将民生建设贯穿其中,在第九部分“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进行了全面部署。

民生建设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逻辑必然。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关键是要落实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关键是要看人民生活品质的改善程度,看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和满意程度。这就要求在民生建设方面,提升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和质量,能够有效回应人民群众的需求并且能高质量回应。

民生建设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依托。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强调到2035年,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社会保持长期稳定,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并在分配制度、就业、社会保障、健康、环境等方面进行了部署。可见,民生建设水平和质量是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关键指标,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依托。

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既有民生建设成果的取得无不得益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得益于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政治优势的充分发挥。我们党结合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围绕主要矛盾,制定了正确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新时代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生建设目标进行了科学规划,既鼓舞人心又科学可行,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真切表达,是民生建设的行动指南。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倾听民声,尊重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坚持由人民群众评判,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要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兼顾需要和可能,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民生建设的规律,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使民生保障的范围和程度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当前,我们要根据“十四五”规划科学制定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发展战略,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部署的民生新举措,实现人民生活新图景。在收入方面,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在就业方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在社会保障方面,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人民健康方面,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在教育方面,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住房上,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制度;在环境上,要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等。这些民生建设新举措既注重人民的社会福利,又注重人民的社会权利,将不断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单位:中共贵州省委党校)

--> 2022-11-23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80465.html 1 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民生建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