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日报报刊社 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集团 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52-0013 代号65-1






百里杜鹃管理区通过党支部领办和引进企业带动谋划产业发展

壮大特色产业 带动农户增收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汪瑞梁

时下,百里杜鹃管理区仁和乡仁和村1200余亩油菜种植已接近尾声。和寂静田野形成“动静”对比的,是村里的榨油车间。

“自己种植油菜,自己榨油,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农业产业效益。”车间内,包村干部高杰启动机器,随着一阵轰鸣声,菜籽油的香味飘满了整个屋子。

高杰告诉记者,以前群众收获菜籽后,要自己运到集市上去卖,不但产生运输成本,且收益也不高。如今通过村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建起了榨油车间,村民从卖菜籽变为卖菜油,收入明显增加。

“合作社油菜籽的收购价高于市场价,所以我们愿意卖给合作社,也可以运到村里车间免费榨油,自己出售。”村民赵正芬说,他家几十亩地实行稻油轮种,大米、菜油在保障家里食用的同时大部分对外出售,年收入5万多元。

“我们生产的原生态新鲜菜籽油每斤10元,很好卖,周边乡镇不少人都前来购买。”高杰说,合作社今年榨油几万斤,全部销售一空。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基础。仁和乡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引进龙头企业带动的方式,谋划农业产业发展,推动田野欣欣向荣,群众增收有道。

“在合作社和企业的引领下,农特产品销路进一步拓宽,这些年群众发展产业积极性高涨。”仁和乡党委书记罗梦介绍,该乡近年来不断完善产业路、机耕道、灌溉水渠管网等基础设施,在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同时,提升了优质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随着农业发展载体不断丰富,仁和乡丰沃的土地上不断迸发出生机与活力,推动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良好局面。

记者走进今年刚引进该乡的七阳鸿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货架上摆满了试生产的腌菜、麻辣脆、辣椒酱、坨坨肉等产品。

“另一个车间正在建设中,我们计划年底建成投产,收购更多优质农产品进行加工。”该公司负责人张鸿一边盯着车间装修,一边整理已收到的订单,安排发货时间。

张鸿是黔西市人,多年在外从事农特产品销售,建立起了多层次的销售渠道,他看中仁和乡良好的营商环境和丰富优质的农产品,选择来此创业。“很多朋友来我这里考察,品尝了试生产的食品后都很满意,已经达成不少采购意向。”

除了巩固传统销售渠道,张鸿还购买了直播设备,通过抖音和快手等网络平台推动产品销售。“一场直播下来,接到几万元的订单。”张鸿说,农产品深加工既可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发展,还能可带动50多位村民就近就业稳定增收。

七阳鸿食品有限公司落户后,仁和乡更加精细地谋划产业发展。近期,该乡各级党员干部通过召开群众会、院坝会、板凳会,与群众一起谋划种植计划。“明年,我们初步规划种植马铃薯4800亩、豆类1000亩、油菜3300亩、蔬菜3000亩、食用菌150亩、中药材100亩。”罗梦说。

仁和乡是百里杜鹃管理区引导农产品生产销售由粗放式向精细化深加工转变的缩影。近年来,百里杜鹃管理区把培育壮大特色农业产业作为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在强化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产业发展的同时,全力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同时扶持辖区内农产品深加工做大做强,一批茶叶、油菜籽、食用菌、腊肉、天麻等农特产品加工厂蓬勃发展,助力群众稳定增收的同时,带动村级集体经济累计增至3232.87万元。

--> 2022-11-22 百里杜鹃管理区通过党支部领办和引进企业带动谋划产业发展 1 1 贵州日报 content_79150.html 1 壮大特色产业 带动农户增收 /enpproperty-->